司徒文曲 作品

第475章 石書記的新思路

柳維嘉見雲鵬和石書記說起來沒完了,站著說道:“別紙上談兵了,那種子、化肥和農藥都需要用錢買的,石書記你可以當撒手掌櫃的,但是有一件事你得管,就是爭取農行貸款。雲鵬的地位在農行行長眼裡只是個小爬蟲,那農行行長可是嫌貧愛富的角,你能不能拿住他還兩說著呢?”

石亞超中了柳維嘉的激將法,說道:“他敢,在我這一畝三分地上,他不聽我的,我讓他揹著車走,別走我修的道。你說吧!得用多少貸款?”

“1676萬斤種子就得1000萬元,7萬8000噸化肥又得2400萬,3400萬分到30個公社,就一個公社100萬吧!”柳維嘉說。

“7000萬產值,貸3000萬款,佔40%多了,能還上嗎?”呂文學插話說。

柳維嘉懟道:“你懂不懂農業啊?農業的投入產出比是6比4,這樣農民還得承擔2000萬投入呢,只有40%是他們的收入,今年產值就達到8000萬了,明年能達到1個億,4000萬給80萬農民分,一人才掙50元。如果不貸款,他們只能維持在7000萬上,2800萬給80萬農民分,一人只能掙30元。”

石書記也批評呂文學說:“你是學文的,經濟賬你不懂,就別摻言了。柳部長是行家,我想問問你,投入3000萬貸款就能增加2億斤糧食嗎?那13億斤糧食除上260萬畝地,畝產是達到500斤了,農民的生活水平可沒達到大寨縣的標準啊!”

柳維嘉一聽石書記也是算賬高手,心裡一樂,不再牴觸他了,說道:“啥也瞞不住你,農民要光靠糧食得窮死,還有多種經營收入,包括養殖業,就是集體養牛羊,各家養豬雞;手工業,就是編筐窩簍扎笤帚;作坊業,就是開油坊、酒坊、豆腐坊、粉坊;這些收入搞好了也能每人收入30元,一個五口之家,一年能收入400元,去了領量的200元,也能添上一大件。”

石書記說:“這大家和小家是一個道理,咱們縣靠收農業稅連老師、醫生的工資都發不起,咱們財政開支的人員有1萬人,一年工資就500萬,76年財政收入才540萬,按你說的,今年增產2億5000萬斤,農業產值能達到8000萬,財政收入才能增加30萬,明年再增產1億5000萬斤,財政收入才能達到600萬,要是在五大鎮各建一個農機廠,一年就能收入100萬。除了農機修造廠,還可以建造紙廠,咱們有的是稻草,造不出文具紙,油氈紙總能造出來吧!還有磚廠、瓦廠都是掙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