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文曲 作品

第222章 提前開工修水利

放牛羊的不都是小半拉子,一隊的就是兩個朝鮮族老人。

聽他倆說,這條路原來是通向大遼河的,本來是順著小遼河向西拐,再向南拐,直到楊樹臺的。建軍馬場時,把河水引到了軍馬場內,後來那河淤住了,便從這裡分岔溢出來了,把道給毀了。因此,於家窩堡和軍馬場還打了一架,他們便下涵管,把路給修通了。

聽此言後,雲鵬率眾找到了軍馬場。軍馬場場長一聽新上任的書記來了,十分客氣。但是當聽到他們是為河道而來的,便尷尬起來了,不知說什麼好了。

劉木榮提出要看淤死的河道,才解開了場長的尷尬。到那河道一看,那淤死的河床西邊竟出現了河流,河面低下了足有5米。軍馬場又在下游建了泵站,將那河水抽上來飲馬。

原因找到了,當年引河水時拐的彎太急,致使小遼河衝開了拐彎處,瀉出後毀了路。而軍馬場引過去的河流因水量不足,逐漸乾涸了。但是,那水卻經過分流後,又聚到了一起,流進了老河道。

徐佩瑤和陳思文測量後,劉木榮找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首先深挖軍馬場的河道,用清理軍馬場河道的土方在小遼河拐彎處築壩;其次,疏通各個支流,使水流向小遼河的老河道,讓水不增光排。

軍馬場沒有拖拉機,但是願意出錢,這就好辦了。

雲鵬沒有興師動眾,先請出了一人——黃祥。又把四個窩堡的推土機調來了,要推通那長500米的淤河。

祝聯營則把於家窩堡的大車、毛驢車和300名勞力都調來了,要用秋收前的10天,把這一上萬立方的水利工程拿下。

黃祥老將出馬,一個頂倆,指揮4輛推土機推溝築壩;祝聯營、黎想、張彪、樸英素親臨工地,指揮勞力和車輛運土;柳維嘉、劉木榮、徐佩瑤、陳思文組成技術組,發現問題現場解決;軍馬場拉了電線,接了燈、擴大器、廣播喇叭,併為民工送飯送水,反演了一場軍民魚水情;只留秦玉回大隊看家去了,以接送通知。

雲鵬哪也不去,死守在了工地,和大家一起剷土裝車。勞力們見公社書記和他們一起勞動,幹勁倍增,預計10天的工程,6天便完工了,迎來了1975年的國慶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