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文曲 作品

第110章 柳維嘉繪春播圖

三是推廣優良品種,合理密植,提高畝產,增產增收;

四是因地制宜,做到適宜適種,優化作物對地勢的需求。

柳維嘉受她爸爸影響,還養成了記實驗日誌的習慣。她在推廣機械化的日誌中寫到:大隊的秋翻為搶墒播種提供了保證,這是推廣機械化的第一步,這一步還沒做到位,應該翻地後耙地、打壠、壓墒才對,兩輛拖拉機還不夠,需要有3輛才能滿足;第二步拖拉機應進入鏟趟環節,這一環節用四鏵犁為宜,因此,種地時應以四壠為一趟子才合理;第三步拖拉機進入秋收環節,聯合收割機廠應該生產出苞米收割機,解決秸稈打捆、苞米剝皮、苞米棒脫粒的問題;這裡她用紅字做了標註:向任爸爸反饋。

她在推廣化肥的日誌裡寫到:要讓82垧地都用農家肥,生產隊的糞堆要擴大5倍,人口和畜禽也需要增加5倍才能達到,而人口增加一倍,這裡的土地就只能自給自足了,為此,用化肥是唯一的出路。我要在壓50車黑土的地裡,留出一垧不用化肥的麥田來,用對比去向社員證明這一點。再從另一方面證明,用化肥能使苞米合理密植。

她在推廣良種日誌中寫到:吉蕎7211已經試驗成功,吉麥737能否成功很關鍵,我的目標是畝產360斤;我只有20斤鐵單4的苞米種子,只能拿出半垧地做試驗,這一品種若能密植到株距50公分,畝產只要提高30%就能上《綱要》,這是對種子重要性最有力的證明。

她在因地制宜的日誌中只寫了一句話——見四隊春播圖。

那春播圖把四隊的82垧地分了四大塊,一塊是三道壕到五道壕的平地,有50垧;一塊是三道壕到五道壕的窪地,有20垧;一塊是和獵戶屯相連的坡地,有10垧;一塊是瓜園的2垧孤單地。

在第一塊地中,她把米麥間種的20垧地挪到了南街道邊了,因為八里壕那20垧是窪地,適宜種豆類植物,這樣一來,剩下的30垧地的苞米也必須密植,才能達到70%的苞米種植面積。預計40垧苞米能產出16萬斤苞米來,比去年多出1萬斤。小麥和蕎麥都適合平地播種,10垧可產小麥3.6萬斤,蕎麥1.2萬斤,純增4.8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