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文曲 作品

第108章 養牛場並不輕鬆

班子開會統一了思想,一致認為把三個窩堡的牛拉進來是最好的選擇,唯一承受壓力的是四隊戶,要冒貸款買牛的風險,大隊幫助跑貸款,是走活這盤棋的關鍵之舉。

現在,從一個生產隊抽3頭牛是燃眉之急,只有讓飼養場幹起來才能把三個窩堡拽進來。

劉主任態度很強硬地說:“以後每三個月都要供兩隻,供不上的就免職!”他沒講什麼利潤分成的事,就是以權壓人,限下午3點鐘前把牛趕到四隊部。

雲鵬和紅梅都感到劉主任的工作方法太簡單,馬上去中學印了架子牛育肥的傳單。紅梅要把分配辦法也印進去,雲鵬說:“這個方法只能言傳,讓三個窩堡的人知道了,會提高牛價的。”

紅梅對雲鵬考慮問題的全面性服氣了,她說:“你要是生在解放前,肯定成為大地主。”

21頭牛過了磅,都是牤牛,都在400斤上下,秦玉給每頭牛都編了號,讓雲鵬用油漆在牛身上刷上阿拉伯數字,然後給牛倌們寫下了字據,讓他們好好保管,四個月後按單收牛。

紅梅向牛倌們口頭講解了對半分利的辦法。

馮貴見牛真的到了,把其中一頭最大的牤子牽回了牛圈,要當種牛,讓雲鵬把號寫在了四隊的一頭牤牛身上。

各隊的牛倌們一臉懵逼,交了牛,揣了條子便走了,能否聽懂紅梅的話是未知數,因為他們都是初中沒畢業就到生產隊當半拉子的。

30頭牛進了蓆棚,每頭牛的間隔是1米,對架子牛來說,這個距離還是挺寬鬆的。

秦玉又兼了飼養場的會計,雲鵬當場長只是掛了個名,一切都由秦玉去發號施令。

秦玉讓常青和羅響負責挑水,她和高萍、樸英素、劉娜餵牛,一人負責5頭牛,每天負責用酒糟拌鍘碎的苞米秸杆,定量是每天5斤酒糟、10斤碎料,分若干次上,見槽子裡沒料了就續,牛一叫就飲水。

那苞米秸杆用的是生產隊的,並用生產隊的電動鍘草機去鍘,由常青負責,鍘完了由羅響用毛驢車運過來。

只一天,常青和羅響就累奤兒了,那30頭牛竟要飲40挑子水,又得抱、鍘、裝、卸苞米秸稈,比跟車累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