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衣唱大風 作品

二百二十一章 改流

二百二十一章改流




歷史給了大明無數次重新來過的機會,然而帝國卻像中了一道永遠無法擺脫的魔咒,每一次重啟都要沿著曾經把自己撞得頭破血流的那條老路繼續狂奔,直到再次撞上南牆……唯一的區別只在於一次比一次跑得更快,撞得更狠,流的血更多些。




比如遼東的戰事。長達半個多世紀的小冰河期,連富庶的蘇州府,冬天的河冰都厚達三尺,關外的情形可想而知。這時候,只要是個稍具常識的正常人就不難做出正確的選擇:關門,睡覺,凍死野地裡那幫野豬皮!可大明偏不,因為這樣算政治不正確。必須跟他們死磕!這叫正邪不兩立,這叫愛大明。所以一次又一次地從帝國抽血,調邊軍、輸米豆、建堡壘、徵遼餉……然後被努爾哈赤皇太極們一次又一次地搶!大明在源源不斷地給後金萬里送糧的同時,還幫他們送人頭練兵練膽,直到把一群奄奄待斃的叫花子訓練成那個年代幾乎無敵於天下的雄兵。至於真心打不過後金這等事……提都不能提!你這廝是何居心?天良何在?人人得以誅之!




再比如,改土歸流。




稍微遠一點的,播州楊亂、盡在眼前的,奢安之亂,根本起因都是改土歸流。




大明也不是沒有明白人。朱燮元就曾上奏:“(平播州楊亂後)蜀自遵義郡縣以來,不以得土為利,翻以養兵為累。故談及改流,輒多蹙額。”朱大人說得很含蓄,只是陳述事實,並沒有加入個人觀點。也有膽子大的,比如福建御史余文?*就直接質問:“嘗見遵義郡縣其地,近者三十年,則壤所賦幾何?有無補於公家?而城郭宮室官僚守衛之費,先已不資,安在廣地之不荒,而遠略之足勤也!”




他們說的對不對?




當然……




不對!




俗話說,拋開事實咱們講道理……




啥啥啥?拋開事實?




沒錯。




因為在大明,事實永遠不重要,最重要的是“道理”,嗯,所謂的道理。這倆字可厲害了,一個是“道”,意思是天下大道、一個是“理”,代表宇宙真理。倆字加一起,直接無敵了!




比如說,“餓死事小,失節事大”。對了,您別想歪了哈,這裡的所謂失節,絕大多數情況下是單指女性那種,尤其包括被迫受害的時候,更要算,趕快自殺,死了乾淨!至於投敵變節麼……哦,那就要看情況了:如果是最後敗寇就得算失節,人神共憤——而若成了王,那便叫做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事,是萬人敬仰的楷模典範!




再比如這個改土歸流。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聖人的話是唯一的硬道理。全世界都是朝廷的——可惜那時候沒有太空飛船,否則,全宇宙都得是老朱家的!




這叫“大義”!其他統統不重要。




現在形式一片大好,正是作死的好時候啊,此時不作更待何時?所以朝中又拱出一群痛心疾首兼義正詞嚴開始嚷嚷舊話重提。李經武交了差回到京師,倒是也提醒了幾句“為什麼楊應龍奢崇明安邦彥幾位前赴後繼地造反?祖上都為大明立過功,那地方又窮,咱別總惦記搶他們那幾個八面透風的破竹樓好不好?”




結果差點被正義之士們活活給噴死:




“如果早些全地收歸王土,他們早就餓死了,哪裡還能造反?”這是歪理正說型的高手。




“若是一心為國,縱做鬼,也幸福,怎麼能計較個人得失呢?”這是瞪著眼睛鬼扯型的俊傑。




“從此四封千里,盡入皇圖,尺地一民,盡歸王化,三省永無狗吠雞鳴之警,四海逆折憑山嘯澤之奸!”這是霸氣側漏型的口炮之王。




不一而足……




王爾善其人其實不壞。但一方面做京官太久,腦子裡也有很深的習慣性思維,也認為改土歸流是理當如此、第二是真有苦衷:眾將以各種理由畏戰避戰,就算強逼他們出去打,萬一敗了搞不好前功盡棄,那時候自己還得被翻遲遲不援貴陽的舊賬,還不如找點事做、第三也是受眾將的竄唆,別看大帥將軍們都不敢去碰奢安二位真橫的,但欺負逆來順受好說話的小土司那可是行家裡手啊,還能撈到不少好處,何樂不為?不僅張芳解忠仁們熱情空前高漲,陳其愚也時不時有意無意地講苗民苦頭人久矣,做一名光榮的天朝子民苗人們早就人人心嚮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