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衣唱大風 作品

第一百二十七章 歡喜

 

杜姨笑眯眯道:“曉得曉得,戴將軍想得周全。自家人,莫得說!貨是現成的,戴將軍啥子時候來拿?”

 

戴山答道:“明日罷。前日江裡的貨剛剛分送完,讓兄弟們歇一晚。”

 

杜姨應了聲好,戴山又打趣道:“銀錢明日會一併備好。二爺須仔細些,若是有甚閃失,戴某長上十個腦殼也賠不起啊!”

 

杜姨嘻嘻一笑:“戴將軍放心!明日裡咱會給將軍一個憑據,縱是出了差錯,與將軍一概無涉。還要麻煩將軍幫忙給銀船弄張文告,道上的朋友會賣杜家幾分面子,就怕遇到巡江的官爺麻煩嗦。”



戴山滿臉堆笑道:“要得要得,不消二爺講。撫標的官旗、文書明日同銀兩一起交付二爺。咱再派兩個弟兄搭個便船一道走!”

 

杜姨也是由衷地開心:把暗存的百多萬斤私鹽賣出去,以往怎麼也要四五個月,這下好了,以軍資的名義打包再由撫標解送各地,眨眼間便會行銷全省……得催大哥儘快擴大生產了!

 

戴山揣了沉甸甸兩個五十兩大錠,喜滋滋與杜姨拱手道別,兩個隨扈也被六陳鋪的帳房先生各自偷塞了二兩銀錁子,皆大歡喜。

 

次日清晨,歸州衙門派出的百多名民伕挑著鹽挑子從六陳鋪魚貫而出,徑直行至歸州的官渡,早有二十來艘插了夷陵、宜都、荊州等各府、州、縣旗號的官船候在那裡。

 

稍後不久,烏皮引著兩名撫標的把總出了城,行到前幾日那塊刷了紅漆的巨石旁,匯合了候在彼處的六七十個臨時充作挑夫的撫標兵卒,不到午時,十幾萬兩白銀便被順順當當地送到烏老大的船上。

 

幾乎與此同時,距歸州千里之外的江面上,四十多艘大船排成一路長隊,揚著巨大的硬帆在江風的推動下緩緩地逆流而上,蜿蜒開四五里之遙。船隊的首尾各有三幾艘插著淮南水營旗幟的護航船隻,哦,不止,這樣的護航船還有二十幾艘,散在船隊中間,只是跟側畔那些大船比起來,顯得不那麼令人注目罷了。江裡的民船漁舟見了這陣勢,都是遠遠地避開——誰都知道這些兩淮的鹽船可惹不起,撞翻了算你活該自是不提,扣一頂“劫掠官鹽”的江盜大帽子下來,全家老小哪個也活不了!

 

膝上搭了張毯子擋風,藍仲彬半眯著眼翹著二郎腿,愜意地仰躺在船樓裡一張鋪了錦緞的躺椅上,手裡的摺扇隨著絲竹聲一上一下打著拍子,寬敞的樓倉裡有人在咿咿呀呀地唱著——這頭船上竟帶了個戲班子!

 

藍仲彬是兩淮鉅商藍伯楓的弟弟,揚州藍家的二當家。這是一趟早已熟門熟路的輕鬆之旅,除了有引的官鹽,藍二爺還帶了兩成私貨——兩淮官場的規禮、沿江州府的勾兌、湖廣漢陽府的上下打點,所有這些,單靠官牌的鹽價只能打個平賬而已,誰稀罕費那等力氣?除了這五百多萬斤淮鹽,艙裡還有近六千石私貨,包括漆器、鐵器、尤其是文房四寶,湖筆、徽墨和宣紙,在湖廣都是供不應求的搶手貨。其中約莫半數是藍家的東西,另一半則是兩淮官場大人們的人情——刨去免了長途運輸人吃馬喂的費用坐享利差之外,既然不會有人查鹽船,那比運費還要高出幾倍的各種厘金,以及讓普通行商欲哭無淚的沿途卡點盤剝,自然全部會變成大人們的利潤。

 

這一路風平浪靜,尤其是近幾天,風向很有利,風力也適中,前面不遠處便是黃州府(今黃岡),藍仲彬的心情很是不錯:到了那裡,再航行百五十里便是這次旅途的終點——漢陽府啦。從黃州府起,這百多里的江面上都是熟的不能再熟的自己人,連武昌府的李大人滕大人那裡,藍家也都幫忙帶過貨,其他州府的官員更是拍肩膀的兄弟交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