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衣唱大風 作品

第43章 行軍

朝廷有明文規定:各路官軍行軍途中需要的糧草,由沿途州縣負責提供。一則兵貴神速,如果攜行太多物資會大大拖延行軍速度;二則,沒有高速公路和重型卡車的時代,幾乎沒有人能組織並承擔千里運糧的巨大成本;第三,當兵的都不是啥好人,吃不飽肚子肯定會騷擾地方。所以,最佳策略,還是由各地提供些吃食趕快讓這幫瘟神過去。

不過,下面執行起來便完全走了樣:州官縣官都是文官,只要自己轄區沒遭匪患,他們便根本不怕武職的將領!於是,各種奇葩的補充條例都冒了出來。

比如說:

各地不會給過路的客軍提供糧草,而是做好了飯食給他們送過去。理由很充足:武將都目不識丁,不懂什麼“大義”,他們會貪汙啊!送了十萬斤米麵,他們扣下一半隻煮了五萬斤給那幫炮灰吃,朝廷豈不是虧了?所以,我們做好了,不吃就餿了,你不就沒法貪汙了?當然,我們文官自幼讀聖賢書,一個個都是道德君子,說給你提供了十萬斤糧,就是十萬斤,貪汙報花賬這等事是絕不可想象的!哦,給朝廷報的是十萬斤原糧、給你送的是十萬斤飯食,裡面有一半多都是不要錢的水,這個不需要說那麼細節,對吧?

你們到了本縣,本縣當然要給你們提供飲食——但是,抵達當天不給!為什麼呢?當然是為朝廷啊!你們為了多吃飯,一天跑兩個縣,尼&瑪一天吃四頓?還有不少三縣交界的地方,轉悠大半天,豈不是能吃六頓?這還了得!所以,當天不給,第二天再說!朝廷難啊,你們要體諒,對吧(注意,以後有一支軍隊譁變,就是因為這個原因)?

這種情況下,大明官軍的行軍速度堪比烏龜:只要你駐紮下來,當天地方政府不會給你提供任何物資——想不餓著肚子睡覺?呵呵,自己帶點東西啊!如果你明明可以越過一個州縣直達下一站,你最好還是磨蹭一下——過了這個村就沒了這個店了喲。你急行軍一整天,到了那邊反正也沒飯吃,還不如在這裡歇兩天:第一天不緊不慢地紮營早點歇著、第二天啥也別幹,安心等著兩頓飯,吃飽了就睡。第三天還可以賴一天,再狠狠地吃兩餐,第四天可以不緊不慢地溜達到下一處,嗯,反正這天就沒飯吃啦……所以,在天氣、路況、部隊健康狀況等其他一切條件都是最理想的條件下,部隊行軍的速度,依然是龜速。按當時的標準,如果一支部隊長途行軍速度能達到日均二十至三十華里,那便絕對是一等一的強軍!

這個可以偷懶的弊端很快被發現了。所以,還有些地方,實行的是升級版:第一天到達你捱餓活該,第二天我給你提供點吃的,第三天給老子滾,啥也沒有!下雨下雪?少廢話,滾!泥石流?滾!橋斷了?活該,去死吧!說啥也沒用,沒有就是沒有!咦,將軍,你這是幹什麼?你我都是為聖天子效力,怎麼還給我送銀子?使不得使不得。啊?兄弟們的心意?這我怎麼好意思啊!啥?下官若是不要便是拂了將士們的一番美意?哎呀,將軍這麼一說,下官再推辭也就顯得太不近人情了呢,受之有愧,受之有愧啊!咱說好了,下不為例哈!唉,你看這天氣確實糟糕,嗯,雖有朝廷明令,這法度麼,也不能不講人情不是?下官豁出去了!來呀,給大軍再準備三天的伙食……

您沒看錯——朝廷的正規軍將領有時候真的要自掏腰包交買路錢的。當然,將領的銀子從哪裡來這個問題麼……您猜呢?

而每次拔營,兵卒們都知道今天又沒飯吃,自然怨聲載道。這時候,軍官們便要各顯神通:答應每人給幾枚大錢者有之、皮鞭軍棍照腦袋上可勁兒掄者有之、抓幾個倒黴鬼砍了腦袋殺雞儆猴者,更有之。部眾開拔時突然譁變的,也有之,而且不少!

這些事,都是朝廷正規軍——官軍們才需要面對的。關盛雲是匪,所以,統統跟他無關,他才不會擔心這些!

反正已經跟陝西當局說好了,只要路上別公開打出什麼旗幟,沿途官員都會心照不宣地把他們當官軍做好接待工作。嗯,而且盡職盡責、保質保量——保證抵達當天就有熱飯吃!至於接待的是官兵還是賊兵——有區別麼?窗戶紙挑破就沒意思了,大家心知肚明便好。普通百姓們則更不需要擔心:都是不識字的文盲,又沒有京師大人們的微信,怕啥?萬一哪個傢伙不知好歹造謠傳謠……哼哼,我大陝省可不是法外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