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告 作品

第367章 寇可往吾亦可往【求票】

 “兩日後,朕拜郎中令為將,起兵伐戰匈奴!” 

 “朕在這長安,等候郎中令和大將軍得勝的消息。 

 此戰若成,朕親自為大將軍和郎中令表天請功,再行封禪事!” 

 霍去病朗聲領命! 

 群臣亦都心情振奮,道:“預祝大將軍,郎中令,凱旋而歸,立不世之功!” 

 ———— 

 帕提亞帝國,又名阿薩息斯王朝,或安息帝國。 

 帕提亞全盛時期,疆域西達小亞細亞東南的幼發拉底河,東抵阿姆河。位於羅馬與漢朝之間的絲綢之路上,同時與漢、羅馬(此時還是共和國,非帝國)、貴霜並列為亞歐四大強國。 

 在安息帝國的歷史上,米特里達梯二世(注1)是一位傳奇國主。 

 他在安息帝國的歷史地位,不輸於武帝在漢人歷史上的位置。 

 他是一位偉大的戰略家,很早就意識到羅馬的威脅,並扶持本都王國和亞美尼亞對抗羅馬。 

 他在位期間,重振了帕提亞的軍隊,大量裁減軍隊的臃腫體制,使其成為戰無不勝的精銳。 

 並全力發展騎兵,人馬披甲。 

 後世聞名的帕提亞鐵甲軍,就是這位大帝一手建立,讓對手聞名喪膽。 

 某種意義上,安息帝國在這一時期的騎兵,和後世的裝甲部隊非常像。 

 連馬匹也披掛的重騎,有著無堅不摧的恐怖破壞力。 

 而戰無不勝的隊伍,又讓帕提亞的經濟得到振興,使得已經建國百年,有衰弱跡象的帕提亞,重新恢復強盛。 

 此時的米特里達梯二世,剛繼位三年,正勵精圖治,對帕提亞展開一系列調整,國力日盛。 

 米特里達梯二世是個非常擅長‘苟’的君主,並不喜歡侵略。 

 他的策略是借用各方形勢為己所用,而自身悶聲發大財。 

 不過由於大月氏當年西遷,橫掃沿途各部,對半個中亞都形成了衝擊。 

 大量的月氏人和被他們攻擊,四散逃亡的斯基泰部落,到處劫掠,焚燬,搶佔各地的物資,宛如強盜。 

 帕提亞在數年前,也遭到了這場動亂的波及。 

 當時他們剛逼退古希臘人,不得不硬著頭皮去迎戰新對手,結果就是國王阿爾達班一世戰死當場。 

 米特里達梯二世便在這樣的危局中,被扶上王位。 

 所以他非常明白東方遊牧勢力的危害,對大月氏充滿戒備。 

 然而讓他忌憚的大月氏,卻被更東方的漢,一朝擊潰,在短短時間裡四分五裂,被漢所佔領。 

 漢的國土變得和帕提亞比鄰。 

 可以想見米特里達梯二世此刻的心態,對漢該是如何戒懼。 

 先下手為強,歷史上他曾著手進行大規模的東方戰事,但當時的敵人是大月氏。現在,有換成大漢的趨勢。 

 尤其是匈奴,身毒都秘密派了使節來到帕提亞,進行遊說。 

 匈奴和身毒,皆表示將從南北夾擊大漢,若帕提亞願出兵,就可以從西往東,三家瓜分大漢。 

 到時身毒和帕提亞得大月氏和康居,匈奴則取回西匈奴和西域。 

 而此時,張騫也在帕提亞出使,本意是溝通絲綢之路沿途的商貿等事。 

 他也發現了匈奴和身毒使節來帕提亞的事,有些不安,意識到幾家可能打算聯合攻漢。 

 同一時期,掌兵者則出現在身毒。 

 他曾和無相昧聯繫,提出在身毒掌兵,和匈奴配合,背刺漢軍。 

 各方暗流湧動,戰端一觸即發。 

 ps:關於帕提亞國王米特里達梯二世,查了些資料,有說其是前124年出生,另外一些則說是前124年登基執政。採用了後一種,因為許多史料共同提到米特里達梯二世,是個執政時間極長的國王,所以登基掌權的時間是前124年-前84年,更合理。 

 掌權四十年,而不是活了四十年。 

 求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