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森·巴赫 作品

第五百零一章 被架空的總指揮

就在風暴軍團這邊正在拼命拉攏盟友的同時,聖戰軍統帥部同樣沒有無所事事的閒著,也在想象積極的開始了“內部整合運動”。

  戰爭進行到眼下這個地步,一座白鯨港對聖戰軍而言意義已經不是很大了,畢竟就算能守住也不能剷除盧恩家族與其暗中操控下的自由邦聯;但能夠對盧恩家族產生威脅,或者說一支名義上隸屬於教廷,為信仰而戰的聖戰大軍,對秩序之環教會則萬分重要!

  基於這個緣由,聖戰軍必須徹徹底底的擊敗自由邦聯,才能將整個新世界改造成對抗舊神派的前哨基地,一個名正言順維持聖戰軍繼續存在,甚至不斷壯大的地方,讓常年無法干涉世俗的教廷,再次擁有自己的軍隊。

  於是新官上任的菲勒斯爵士開始發揮他常年負責騎士團對外交涉,善於溝通的優勢,開始一個一個親近拉攏聖戰軍內部各個勢力的領軍者,維持和繼續完善他辛苦建立的“十三人合議制度”。

  對裁決騎士團,他始終保持著“自己人”的態度,在任何場合都保持著對老上司格拉德·曼弗雷德大團長的絕對尊重;對路德維希和亞瑟·赫瑞德,他默許了二者此前的出工不出力,甚至把白鯨港交給了克洛維人來管理。

  至於開戰至今的一槍未放的瀚土聖戰軍,也因為在紅手灣之戰的“積極踴躍”被他反覆拿出來當“典型”誇獎,表示絕對相信勇敢的瀚土人,一定能用實際行動證明自己的虔誠。

  甚至連自己麾下的聖戰軍,菲勒斯也公正公開的允許他們推舉自己的代表,成為十三人合議的議員;如此慷慨的讓步,也為他換來了在聖戰軍中下層的巨大好感和聲望。

  應該說全新的合議制度還是有一定作用的,或多或少維持了聖戰軍內部的團結,即便只是表面上的團結,即便這種表面上的團結也是大家心知肚明假裝出來的,即便只有反覆自我催眠的人才願意相信這種假裝的團結是真實存在的。

  而且就連這種假裝都沒能維持多久,反覆給自己催眠的菲勒斯爵士就意識到這套制度真正恐怖的地方了。

  按照他自己制定的標準,聖戰軍所有行動全部由十三人合議決定,參與者身份一律平等,所以只要通過所有人都不得違抗。

  這個標準制定的初衷是為了平息矛盾,達成共識;但結果因為大家身份都平等了,一個人不同意就不能通過,於是就成了什麼決定都通不過。

  畢竟只要是決定,那就肯定有人受益有人損失,大家都是代表了一方勢力來談判的,誰也不能讓自己背後成千上萬支持自己的人利益受損,最起碼也不能比別人的損失大。

  當然這其實不是問題,菲勒斯爵士在設計這套“合議制度”時就預料到會有類似的情況發生,作為明面上聖戰軍總指揮的他這“第十四票”,就是為了解決什麼也做不了,什麼也辦不成的問題準備的。

  但這立刻就帶來了第二個麻煩——勢力矛盾。

  帝國和克洛維的矛盾,帝國和瀚土的矛盾,瀚土和克洛維的矛盾,南方和北方的矛盾,皇室和地方的矛盾……

  原本聖戰軍內部就是矛盾重重,彼此之間勾心鬥角,只不過因為都是各自為戰,頂多是策應或者後勤方面的協助,問題還不算嚴重;可現在“合議制度”把大家湊到一起,非要集體行動,矛盾立刻暴露無遺。

  瀚土聖戰軍擠佔了克洛維的艦船運力,亞瑟軍團搶了費爾南多軍團的物資,艾德·勒文特軍團控訴路德維希·弗朗茨排除異己,所有人一口咬定黑礁港之戰全部的責任都在艾德·勒文特的身上……

  別說發表意見,菲勒斯哪怕稍微透露一丁點自己的傾向,就會立刻讓十三人合議變成涇渭分明的兩派,恨不得當場掏槍拔劍,手撕了對面。

  這種情況下原本用來化解矛盾的“第十四票”,乾脆就成了點爆全場的火種,於是菲勒斯愈發的不敢輕易發表意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