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森·巴赫 作品

第三百四十八章 奴隸的自由

雖然一開始被外表震驚到了,但在認真思考,並且又切實操作過一番之後,卡爾還是認可了這門“新式火炮”的優點,或者說那完全可以忽略不計的缺點。

  怎麼說呢,它可能不符合軍團內一些人對“黑科技”的期待,也很不符合某位總主教親兒子對“大炮”的熱情,但它真的很使用——甚至還很便宜,便宜到以風暴軍團眼下的軍工潛力,甚至可以做到量產。

  一門在正常視野範圍內可以平射,也能在掩體塹壕內曲射,可以快速移動和轉向,適應多種地形的“萬金油”式火炮,對風暴軍團這種火力匱乏,又以步兵為主的軍隊而言,真是再合適不過了。

  甚至格局再放大一些,這種火炮幾乎天生就是為克洛維人準備的…熱衷步兵火力的王家陸軍,百分之八十的將領都玩不轉炮兵,這種只能打擊視野範圍內的敵人,躲在塹壕裡時還能提供火力掩護的支援武器,用起來肯定比加農炮得心應手。

  而且因為犧牲了射程和成本,這門火炮當然也沒有了膛線,但也不是不能有;而且真要照這麼改良,別說支援武器,完全可以當做炮兵陣地的主火力了。

  至於名字…在某種惡趣味的指引下,參謀長給這門火炮命名為“信號旗”——以這個大玩具的射程,等它開火的時候前排線列也差不多該上刺刀,在連長的鐵哨聲中衝上去送死…咳咳咳,衝鋒陷陣了。

  除此之外,因為火炮本身很輕,威廉·戈特弗裡德還按照帝國騎兵炮為模板,改良了炮車,更方便在戰場上快速移動;與此同時,他還重新設計了一款重型馬車,貨運量要原款少三分之一,但需要的畜力減少了一半。

  總而言之,在卡爾眼中,這位技術顧問多半可能沒怎麼接觸過武器設計,但他似乎很擅長將原本已經有的東西設計得“更合理”或者“更符合需要”,捨棄毫無必要的部分,換取更高的性價比。

  對於這一點安森也表示贊同,他最開始也覺得對方說不定會拿出“蒸汽機槍”,“蒸汽火炮”或者迫擊炮之類的“黑科技”,結果反倒是有些波瀾不驚,但很令人滿意。

  畢竟一方面像機槍這種裝備性能當然是滿足需要了,但對殖民地本就虛弱的後勤壓力也更大了;換成可以曲射的“信號旗”顯然更便宜,也更實用。

  而像擲彈筒或者迫擊炮之類的…實際上就是小口徑的臼炮,但那種武器主要用來針對散兵和塹壕內的敵人,對於目前的風暴軍團性價比太低了。

  安森甚至考慮果過製造一種四匹馬拉拽的馬車,上面安置一門小型三磅炮和兩名散兵的“搭槍卡”,彌補機動兵力匱乏的缺憾。

  只是在真正嘗試之後,他還是放棄了;三磅炮也不算輕了,就算安裝在馬車上也根本無法轉向,而如果放棄火炮只乘載士兵…普通的運貨馬車完全能承擔這個任務,根本不需要從頭組件一支“搭槍卡連隊”。

  在和傑森騎兵少校(準)交流之後,安森發現自己可能本末倒置了…像這種笨重的火力平臺,要麼是欺負沒有機動能力的敵人,要麼是為己方機動部隊提供就近的火力支援,從來沒有單獨成軍的…畢竟馬車不可能比騎兵更靈活。

  武器裝備的關鍵在於實用,就白鯨港目前的軍工水平,哪怕安森能手搓蒸汽坦克,既沒有合適的炮彈,也弄不出可以讓它跑起來的小型蒸汽核心。

  但這也並不意味著他對黑科技徹底死了心,恰恰相反,有了索菲婭大小姐贊助的軍工廠和這麼一位善於將原創設計“實用化”的技術顧問,不盡可能壓榨…讓他們發揮潛力,難道不是一種浪費嗎?

  於是在“信號旗”六磅炮和“戈特弗裡德”步槍交貨的第二天,威廉又從風暴軍團領到了一份新訂單,要求他設計一款造價低廉,能夠超視距攻擊,同時還要儘量方便攜帶的武器。

  這次安森也不再要求原創,很乾脆的給出了具體要求和一個大致的外觀圖紙——他想要造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