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森·巴赫 作品

第二百七十七章 炮灰的意義

白鯨港郊外,射擊軍營地。

  在新大陸公司的對外宣傳報道,和各種針對投資人,股權方的財務分析報表上,這是個無比神奇的地方:

  幕牆,陷阱,碉堡,炮壘…無數的防禦設施組成牢不可破的幕牆,包圍著一片佔地數百畝的巨大營地,數十座高懸旗幟,裝備著烽火和炮臺的高塔,猶如參天古木般參差期間,監視著整片區域。

  以一座堅固的半永久稜堡為中心,無數筆直的道路,深達數公尺的塹壕組成雙重維度的交通體系,連接著這片迷宮般的區域;宿營地,軍火庫,靶場,馬場,司令部,後勤部,教導室,監獄……像棲息潛伏的巨大凶獸,被道路,壕溝,巡邏士兵的隊列,沉重的四輪馬車相互串聯。

  來自文明世界的軍官們穿著筆挺整潔的軍裝,一手左輪一手硬皮鞭,按照風暴師——現在是軍團了——制定的標準教材,以最嚴格也最人道的方式,訓練和培養那些剛剛脫離了蠻荒世界的土著民。

  而這些光榮的“射擊軍戰士”們,裝備著和克洛維線列步兵相差無幾,只略遜一籌的裝備,穿著統一的裝束,吃著簡單樸素但果脯的食物,住在溫暖舒適的集體宿營內,接受由內而外,由表到裡的全方位改造。

  還有射擊訓練,正步操典,信仰改造,常識教學……通過短期四周快速培訓,三個月定向教導,一名為秩序之環而戰,職業素養優秀的射擊軍戰士就新鮮出爐了!

  並且這個過程是完完全全可以複製的,只要有源源不斷的“新兵”送到這座工廠似的營地,就能以標準化模板進行快速訓練和培養,不比生產一雙靴子困難多少。

  而射擊軍最大的特點是…便宜。

  非常的便宜,甚至可以說便宜到堪稱無以復加的地步…他們的訓練費用是克洛維線列兵的四分之一,殖民地民兵的一半不到,維持六百人滿編步兵團的開支,更是隻有殖民地民兵的三分之一。

  並且和“自願參軍”的民兵不同,只要佣金給足,射擊軍戰士們任勞任怨,絕對物有所值,不讓僱主任何一個銅板被白白浪費,絕對一分錢一分貨。

  超高的性價比+各方投資熱門+安森·巴赫的保護承諾=橫空出世的射擊軍。

  但假如他們稍微冷靜下來,理智思考的話,不難發現這些宣傳和各種財務報表存在著無數自相矛盾的地方。

  比如要培訓一個從未接受過任何常識教育的土著民當兵,怎麼可能比民兵還便宜;比如就算能縮水士兵一日三餐和服裝方面的費用,武器仍然是抹不掉的巨大開支;比如要僱傭專業軍官甚至超過了招募,收購和抓捕土著民的花銷……

  包括在宣傳中堪比克洛維南部要塞的“射擊軍總部”,究竟要花多少錢才能建成,甚至能不能在他們這些投資人有生之年建成都是個問題。

  很顯然,這幫外行人根本考慮不到這麼多,絕大多數或許有生之年,都不會考慮親自去一趟這座自己花了大錢建造的“傳奇軍營”參觀參觀。

  戰爭對他們而言,基本等同於冬天的寒風和冰雪,而軍隊就是冬天取暖的壁爐——屬於用完就可以忘掉,或者扔一邊當擺設的東西。

  於是在欺負外行(風暴師軍官團全體成員),資方內鬼勾結(萊茵哈德·羅蘭行長),各種報告文案完全不透明(艾倫·道恩書記官)的情況下,順利從投資人手裡撈了個夠本的安森·巴赫,基本只花了個零頭就搭建起了射擊軍的架子。

  一座三層磚瓦小樓,十幾個木板和泥磚砌成的長屋,兩座用帆布修修補補的倉庫,用籬笆圍起來的一大圈空地,外加零零散散幾十上百個帳篷……就是傳說中豪華氣派的軍營。

  整整八千多,將近一萬名被徵召而來的土著民,外加不到兩百個負責訓練和管理他們的軍官,就生活這座和農莊差不了多少的“軍營”裡。

  “事實上,這就是個農莊。”咬著捲菸的卡爾聳聳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