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森·巴赫 作品

第二百零四章 納克希爾之亂

說實話,雖然驚訝歸驚訝,但當這件事發生在某位小說家身上的時候,安森甚至找不到一丁點兒不對勁的地方。

  有德拉科出沒還沒倒過大黴的地方,自己到現在一個都沒見過。

  他去橡木鎮,雷鳴堡被圍;他坐車,車上必有命案;他到首都辦事;一場暴動摧毀半個克洛維城;遠遁前往伊瑟爾,十三評議會集體送了人頭;坐船前往白鯨港,半路撞上綠龍號……

  所以因為德拉科出使北海三國導致對方爆發內戰,這件事合情合理嗎?

  合理,簡直太合理了。

  不過調侃歸調侃,該弄清的事情還是要弄清的;北海三國雖然對舊大陸屬於邊緣地帶的局外人,通常以克洛維的狐朋狗友或者帝國的忠心走狗形象出現,在大戰略部署上不管效忠哪一方,結果大概率都是划水,免得和敵人間傷了和氣。

  但那時在舊世界…放到新世界,三大王國對剛剛成立的邦聯來說都是絕對的龐然大物;別的不說,只要斷絕食鹽貿易,就能用一個冬天讓邦聯上下半死不活。

  首先,爆發內亂的國家是納克希爾王國。

  這正是德拉科此行的目的地,也是北海三國中綜合實力最強的一個;控制著三國中最大的貿易中心納克希爾港,並且藉助臨近海峽的優勢向所有經過的商船收取過路費;資源最少,但憑藉貿易優勢讓另外兩國幾乎淪為了他們的經濟附庸。

  而實際上在教派分裂戰爭的年代,的確有過一位納克希爾王通過聯姻和同盟手段,短暫的附庸過另外兩家,成為所謂的“北海王國”…雖然只是曇花一現,但也奠定了之後納克希爾王國的地位。

  之所以失敗,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納克希爾王室太“年輕”,和克洛維的奧斯特利亞王室相同,都只有四五百年的歷史;儘管硬實力有了,但聲望上壓制不住那些動輒千年的老牌豪門。

  因此安森用來當做的“底牌”的計劃,就是資助納克希爾王國對另外兩家開戰,重建“北海王國”的榮光…這樣他們三家打起來,就傷害不到克洛維殖民地了。

  不過他很顯然是多慮了,因為納克希爾王國對入侵冰龍峽灣毫無興趣;相反,他和怎麼樣更方便的同自由邦聯做生意很感興趣。

  而且不僅僅是他們,另外兩家的態度也是驚人的相同;在納克希爾宮廷的幫助下,同時和三國取得聯絡的德拉科,很快就得到了各方的承諾,表示絕不會主動入侵。

  至於原因…其實也不難理解,帝國眼下已經被克洛維吸引了絕大多數的注意力,而且自聖徒歷九十五年圍攻北港失敗後,就再也沒有在洶湧海有過大動作,對他們構不成威脅。

  而如果原本四分五裂的新世界能夠組建成一個獨立的國家,整合起來的市場,勞動力和各種資源,都將遠遠超出過去單個殖民地相互疊加的水平,對他們極其有利。

  因此到簽訂“互不侵犯協定”的談判為止,一切都還在向好的方向發展。

  “……所以究竟發生了什麼,讓納克希爾王國爆發了內亂?”端著朗姆酒杯的安森一臉費解,同時多少也有些好奇的問道。

  “具體情況我也不是很瞭解,但從事後的結果來看,可能和納克希爾王國的宮廷制度有關。”

  威廉的表情也很是糾結,哪怕作為當事人的他說到這兒也是一臉的震驚:“納克希爾王國的海爾維格王室及他們背後的制度,與克洛維和帝國都不盡相同&

  威廉之所以會提出來,顯然是覺得這種編制對自由邦聯而言更加有利,事實上也的確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