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森·巴赫 作品

第一百零二章 存在感

隨著控制交通咽喉的軍營要塞被“佔領”和民兵團成建制的投降,整個長湖鎮殖民地已經完全落入了風暴師的控制之下。

  這麼說並不準確——除了城鎮本身和臨近的幾處聚居地之外,差不多有三分之二的地區連是否知曉雙方已經開戰這件事都成謎。

  不過這也不算什麼問題,殖民地不同於本土,必須佔領當地一半以上的聚居地才能確保絕對控制;且不說這在地廣人稀新世界根本做不到,更關鍵的是根本沒這個必要。

  只要佔據了最大的城市,控制了金庫與糧倉,剩下的地區不要說反抗,弱小些的連自給自足都辦不到,必需品的缺乏會讓他們連一個冬天都撐不過去…除了接受結果之外,根本沒有第二條路可選。

  這也是帝國殖民地叛亂爆發起來會這麼猛烈的原因:真正掀起叛亂的只是控制著中心聚居區,最富有的那一批人,剩下的農莊和村鎮無論知不知道發生了什麼,都只能被動接受。

  對侵略者而言,好處是佔領和鎮壓的成本相當之低,壞處是被鎮壓的一方造反成本也很低;只要對核心地區的控制力稍稍減弱導致被對方奪回,版圖上瞬間就會失去一大塊,以及相應的財力物力。

  對殖民地的爭奪,就是對核心城市的爭奪;只要控制和拉攏住當地的市議會,就能連帶著將剩下數以萬計的人口和物資,統統聚集到自己的陣營的旗下。

  因此在確認已經成功奪取軍營要塞後,安森立刻動員風暴師大部分運輸力量,將長湖鎮金庫的四分之一存款(黃金)和市議會的“贖金”裝車送到漁港,由巡洋艦押送白鯨港的港口。

  同時再派一名騎兵前往紅手灣,通知騎兵中尉傑森,讓他催促市議會加快聯絡叛亂殖民地的工作。

  兩個方向一東一西,但目的都是相同的——用最快的速度,將“長湖鎮已經與白鯨港和紅手灣結盟”的消息傳播出去,順便向其餘殖民地炫耀武力。

  而佔領了殖民地中心的風暴師,則開始嘗試著複製當初在瀚土時控制卡林迪亞港的“成功經驗”,用最快的速度實現對長湖鎮的洗劫和統治。

  第一步當然是瓜分“戰利品”:在刨除了上繳給白鯨港的四分之一後,剩下的四分之三百分之十彌補出兵開銷,百分之五算艦隊的開拔費用,算是對他們被安森拉上“賊船”的一點點精神補償。

  有真金白銀擺在眼前,船員和水手們紛紛表示內心的愧疚瞬間就被治癒了。

  另外安森還直接拿出百分之五十五,用各種方式支付甚至直接贈送給長湖鎮中低層居民——方式方法包括並不限於清理打掃戰場,對被毀的房屋進行重建,協助運輸貨物,為軍隊提供補給,向戰爭中受傷者及家屬提供補償……

  對必須快速佔領,讓當地人接受統治者換了個人的佔領軍而言,“開倉放糧”這個策略永遠都不過時,風暴師上下也都能表示接受,反正是長湖鎮議會買單。

  至於最後的百分之三十,在小書記官艾倫·道恩的一番運作之下,成功的從長湖鎮市議會的賬目上消失了蹤影,變成了各種各樣的“意外開支”,“緊急支出”和“事故損耗”…然後落入了風暴師的公款裡面。

  這筆錢按照公平分配的原則,五分一歸軍官團,五分之四歸全體士兵——另外雖然小書記官本人沒提任何要求,但安森還是抽出零點二個百分點作為給他的獎勵。

  搬空了金庫,接下來自然就是徹底解除長湖鎮的武裝力量:除了一座小型鋼鐵廠之外,所有的軍工作坊全部搬遷,統統送往白鯨港軍營。

  為了確保長湖鎮的安危,帝國在這裡留了足足一萬支步槍,八門六磅炮和五門八磅炮;光是這批物資,就足夠再武裝至少一個風暴師,或者兩三個小型步兵師。

  對於要不要把這批物資帶回去,安森也猶豫過;從軍事角度上說,將這批物資和作坊留在長湖鎮最划算,也可以直接將這裡當做進攻奪取帝國其餘殖民地的橋頭堡,效率和時間上都要強過全部集中在白鯨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