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森·巴赫 作品

第九十五章 圍攻鐵鐘堡

儘管法比安仍竭力反對,或者說代表風暴師絕大多數軍官的態度向副司令表達不滿,並且不停地暗示所謂的“維瑟尼亞祖墳”八成只是個子虛烏有,被魯科·維瑟尼亞拿來忽悠人的誘餌。

  但這次安森卻一反常態,完全不理會部下的意見和想法,近乎一意孤行的要求向鐵鐘堡發起進攻——而且不是試探,不是逐步蠶食,上來就是全線總攻。

  一天之內,攻克鐵鐘堡!

  在這一充滿血腥味道的口號下,整個風暴師外加艾登和圖恩的僕從軍也開始被動員起來,準備第二天的戰鬥。

  於是聖徒歷一百年七月十一日凌晨六點整,風暴師炮兵陣地上準時響起了驚雷般的轟鳴。

  伴隨著撕裂空氣的尖嘯,被炮焰灼燒的實心彈重重砸在了鐵鐘堡城牆和塔樓上,迸裂的煙塵瞬間籠罩了整個牆體,數不清的瓦礫夾雜著士兵們的慘叫聲大片大片的坍塌。

  待到煙塵稍稍消散,堅不可摧的城牆上已經露出明顯的裂痕和破損,最正面的四座塔樓猶如風中殘燭,搖搖欲墜。

  作為舊式城堡的代表,鐵鐘堡的脆弱在新式火炮面前暴露無遺——直上直下的設計,簡單的磚石結構,為了增加城堡內使用面積而削弱的夯土厚度,都令城牆根本無法抗住直射轟擊。

  小口徑的野戰炮或許還能勉強一戰,但換成十二磅加農炮或者專門為攻城而準備的大口徑臼炮…在不間斷的反覆轟擊下,就會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坍塌。

  伴隨著嗆人的硝煙和迸裂的隨時,城牆上的密斯特守軍再次展現了他們的果斷作風;全線撤出城牆,任由風暴師的炮兵陣地狂轟濫炸,根本不組織任何反擊。

  這實際上也是無奈之舉——鐵鐘堡守軍並沒有多少火炮,極有限的幾門不是磅數太小毫無意義,就是太沉重後坐力太猛,根本無法放在城牆上。

  至於出城反擊?一天前的戰鬥已經用血淋淋的事實證明了,在已經構築完整的圍攻陣地和絕對兵力劣勢面前,主動進攻形同找死。

  因此最好的方法,似乎只有寄希望於克洛維人像之前一樣只是威懾,仍然無意對鐵鐘堡發起總攻。

  但這次他們猜錯了。

  隨著一連串震耳欲聾的爆音,數座搖搖欲墜的塔樓在圍攻陣地內的歡呼聲中轟然倒塌,連帶著將已經滿是彈痕的城牆砸出數個缺口。

  淒厲的軍號聲同時在郊外上空響起,數以千計的聯軍士兵迅速在前沿陣地完成集結,組成密集的進攻縱隊,依次緩緩向城牆推進。

  在某位副司令和參謀長“別有用心”的安排下,裝備最簡陋,紀律也最差的魯科·維瑟尼亞的支持者們,被安排在了進攻序列的第一排;而士氣最高,數量最多也最容易失控的艾登軍團緊隨其後。

  目的很單純也很險惡,就是讓這些密斯特人當吸引火力的肉盾,掩護聯軍士兵進攻。

  哪怕他們士氣崩潰或者反水了也沒關係,極其擅長瘋狗式刺刀衝鋒的艾登人將教會他們,死在敵人手裡,也比被一群嗷嗷叫的友軍“戰爭踐踏”強一萬倍。

  風暴師與圖恩混編的線列則被放在了第三排,作為壓陣主力;接受過相同軍事操練的圖恩人能更好的適應克洛維式的戰術;雖然綠茵谷之戰證明了克洛維線列在巷戰中優勢大減,尤其不適應突襲戰和遭遇戰,但在快速控制陣地和火力壓制上還是可以的。

  當然,安森也不會特地告訴圖恩人和萊昂·弗朗索瓦,他們之所以不擅長是因為“精銳的風暴師”同樣是雜牌部隊;僵化死板的戰術操典還能打的有模有樣,一到複雜多變需要靈活應對的戰鬥,和真正的常備軍差距就很明顯了。

  而最精銳的擲彈兵團,散兵以及聯軍騎兵,則作為預備隊位居第三梯隊,方被敵軍突襲,以及肩負最後的總攻任務。

  最精銳的部隊負責最簡單的戰鬥,拿最大的戰功,這種“潛規則”也算是這個時代各國軍隊中為數不多的“共同點”了——即便是曾對此深惡痛絕的卡爾·貝恩,在作戰安排上也無法免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