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森·巴赫 作品

第六十六章 卡林迪亞的“陰謀”

儘管一萬個不情願,但卡林迪亞使者最終還是答應了安森的“請求”,乘坐風暴師為他特別安排的馬車和兩名衛兵,踏上了前往克洛維城的道路。

  至於樞密院或者奧斯特利亞宮的卡洛斯二世願不願意受理,讓克洛維在瀚土最南端有一個很適合用來割韭菜的“盟友”…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幾乎是同一天,風暴師兼圖恩軍總計一萬大軍正式開拔,沿著丘陵與平原間開闊道路一路南下,向卡林迪亞共和國挺進。

  之所以要立刻出發,也是為了打一個時間差;卡林迪亞的使者這麼著急趕過來,並且沒有帶軍隊而只有少數隨從,那麼很顯然“向克洛維投降”這件事在卡林迪亞國內已經是眾所周知的事情了。

  既然如此,安森當然不會和他們客氣;既然對方都已經跪在地上舉雙手投降了,那就得趁卡林迪亞人還沒有反悔之前,讓他們永遠不能反悔。

  結果也不出所料——面對氣勢洶洶的克洛維大軍,卡林迪亞的邊境要塞守軍連反抗都沒反抗一下,甚至不需要安森將那份協議拿出來,就很果斷的“大開城門,喜迎王師”。

  他們不僅第一時間交出了整個要塞,士兵花名冊連帶要塞倉庫內的全部補給,還主動願意擔任嚮導,為“盟友”開路…客氣的讓風暴師軍官們多少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不過在這麼熱情的背後,還是讓安森眾人發現了些貓膩。

  作為邊境要塞,整個堡壘守軍不超過一千人,儲備的物資也僅僅稱得上勉強充足,軍備鬆懈到炮彈儲備不到兩百發,士兵們每人均攤到的子彈不到一百枚…收拾下強盜和走私販差不多,根本不足以應付大規模外敵入侵。

  說難聽些,就算風暴師打算強攻這座要塞,低傷亡一週內輕鬆拿下也不是什麼問題;防備鬆懈到這個地步,他們就那麼肯定風暴師一定會接受投降的條件嗎?

  對此要塞指揮官也完全說不清,他告訴眾人五月底時卡林迪亞的確加強過一次邊境防線,從後方送來了不少物資和增援;但不知道為何,卡林迪亞議會又很快否決了這個想法,並且將增援統統撤回了卡林迪亞港。

  幾乎就在增援撤退後的沒幾天,也就是六月初的時,這位要塞指揮官收到了“向克洛維軍隊投降”的命令。

  作為風暴師上下最警惕的人,卡爾·貝恩幾乎咬死了這裡面肯定有陰謀。

  為了防止卡林迪亞人中途反水,他在認真翻過地圖並且和測圖員交流過後,將整個軍隊一分為五;簡單的說就是將五千圖恩軍分成四個部分,以風暴師為核心呈兩翼展開。

  這麼做的目的是為了確保風暴師能保持行軍規劃,繼續沿大道向卡林迪亞港挺進,沿途不斷接收的要塞和交通樞紐,給卡林迪亞貴族壓力,讓他們每天都能收到風暴師正在靠近的消息。

  另一方面,散出去的圖恩軍則負責接收和控制所有途徑地區的農莊、城鎮和鄉村,收繳當地的稅務,倉庫和所有武器,駐軍並在當地掛上奧斯特利亞王旗,令“克洛維已佔領並控制該區域”成為既定的事實。

  這樣就算卡林迪亞有什麼陰謀,風暴師也能有這些“被佔領區”作為緩衝,並且不擔心補給線和後路被敵人堵截,在必要時可以容不迫的撤退。

  當然,這麼做肯定會拖延風暴師的行軍速度,比較耽誤時間;不過考慮到現在急到跳腳的是卡林迪亞人,因此“故意遲到”某種程度上也不算是壞事。

  對此五千圖恩軍的最高指揮官,圖恩大公國繼承人萊昂·弗朗索瓦表示了極其強烈的不滿。

  特地只將他的部隊分出去卻讓風暴師保持建制,這不是明擺著不相信圖恩軍的戰鬥力嗎?

  “這怎麼可能?!”

  語氣誇張的安森一臉震驚道:“如果不是圖恩軍隊及時出現,鷹角城之戰全線潰敗的就是我們克洛維人了——我怎麼可能會不相信圖恩軍隊的戰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