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局獲得金剛不壞天賦 作品

第五十六章要求

“見過陛下。”

  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從雲頭落下,來到御花園之中。

  唐太宗端坐在涼亭之中,身邊是袁天罡、魏徵、哪吒等大臣,除了他們之外,孫珏此時化身一隻鳥落在枝頭,看著這裡的情況。

  孫珏此時不好以真身出現,以免讓佛門知道是他們在從中作梗,才使得他們的謀劃失敗,到時候雙方難免會生出一些衝突,之後想要從西遊之中獲得好處的難度也會增加。

  “兩位免禮,賜座。”

  唐太宗看著寶相莊嚴的兩位菩薩,若不是知道他們在打自己,甚至大唐的主意,光看這副賣相,還真的容易讓人心生好感。

  “多謝陛下。”

  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從善如流,也沒有說什麼不用之類的。

  今天他們來這裡的目的不是像平常一樣裝逼,而是來談合作的,自然不能表現出高人一等的姿態。

  等到兩位菩薩坐下,唐太宗目光微動:“不知道兩位菩薩此來所為何事?”

  對於兩人的目的,唐太宗已經從哪吒口中知道了個大概。

  此時問這話,自然是想要繼續裝傻,放鬆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心中的警惕性。

  而且,他之所以將這場見面安排在這御花園,也是為了防止這兩人明目張膽的展示出“神蹟”,到時候一些人難免會被兩人所迷惑,這可不是唐太宗想要的結果。

  安排在這御花園見面,這裡人跡罕至,他又只是將極為重要的大臣叫來,自然也不會出現其他的意外。

  “貧僧乃是為了弘揚佛法,普度眾生而來。”

  觀世音一手持著羊脂玉淨瓶,一手單掌豎起,一副慈悲為懷的模樣。

  唐太宗微微一笑,對於這說辭是一點都沒有相信。

  據他從哪吒口中得知,這所謂的弘揚佛法,不過是為了擴大佛門的影響力,以此來達成了某些目的而已,所謂的普度眾生不過是一個笑話而已。

  唐太宗說道:“我大唐境內信奉佛教的不少,但因此變得幸福美滿的基本上沒有,請問你們是如何普度眾生的?”

  “陛下,我佛慈悲,讓信眾修的是來世的善果,而非信奉佛祖,就能夠得到幸福美滿的生活,所謂因果報應,今世受的苦難,也是上一世的果報……”

  觀世音的解釋還沒有說完,便已經被袁天罡打斷:“這些東西你用來忽悠一般人也就算了,還是直接說一些有用的吧。”

  一般人可能不知道,但是作為修行之人,袁天罡很清楚,這一世的因果報應,在地府之中就會被作為依據,是放你去轉世投胎,還是被打入地獄之中接受刑罰。

  等到轉世之後,前塵盡消,所謂的為來生積攢福緣,也不過就到此為止而已。

  轉世投胎之後,上一世的事情已經是上一世了,與現在沒有多大的關係了。

  除非是修行之人,能夠找回之前的記憶,並且接受這些記憶,如哪吒一般。

  觀世音菩薩自然是認識袁天罡的,不然之前也不會找上袁守誠。

  此時聽到袁天罡的話,也不惱,只是順著他的話說道:“我佛門經文,能夠導人向善,使得民眾更加的馴服,不會將自己的不幸歸結於朝廷,而是因為他自己,並且還會為了來世越發溫馴。”

  “荒謬!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怎麼能夠為了愚民而特意傳播所謂的佛法?”

  哪吒厲聲呵斥,“況且我大唐四海昇平,百姓安居樂業,又何須所謂的佛法?”

  對於統治者來說,溫馴的百姓確實更為利於統治,但是有利就有弊。

  大唐四面的異族蠢蠢欲動,如今大唐勢力強盛,自然能夠鎮得住這些異族,但若是大唐勢力衰落呢?

  憑藉那些沒有血性的百姓能夠保家衛國?到時候說不定就直接當個順民,投降異族了。

  其他大臣也是紛紛出言應和。

  能夠被唐太宗看重的大臣,自然都是有能耐之人,也是有識之士,自然不會目光短淺。

  見這一套也行不通,觀世音菩薩表面上依然慈祥和藹,心中卻是有些沒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