剝削好萊塢1980 作品

第一百三十六章 蒙特利爾說法語


  整理好自己的行李,檢查了護照,旅行支票,還有新印的新世界發行公司的名片,羅納德跳上了去機場的出租車。

  羅傑·科爾曼臨時給了羅納德一個電影買手的頭銜,讓他去了加拿大魁北克首府蒙特利爾舉辦的電影節看片。他特地找羅納德聊了買片的方法,總結下來有這麼兩條。

  第一藝術片和藝術片不同。有些藝術片是在一個好故事的基礎上,加上了導演強烈的個人風格。這種藝術片只要購買價格夠便宜,不會虧本。

  另一種藝術片是導演對試聽語言的創新。這種藝術片沒有堅實的故事作基礎,也沒有什麼大的戲劇衝突,而是導演在電影藝術的邊界上試圖突破。可能業內人比觀眾更喜歡這一類藝術片,就不適合冒險購買拷貝。

  第二有很多好的外國導演拍攝的電影,因為和阿美利加的文化隔閡,沒有被引進放映。阿美利加觀眾是否能夠理解電影,沉浸進導演描畫的故事裡,決定了引進是賺還是賠。

  有些導演擅長拍攝人性,親情,愛情,復仇,等等人類共同的情感體驗。即使有些文化隔閡也無大礙。有些導演非常專注於本民族的文化,那阿美利加觀眾的體驗就不見得好。

  總之,羅納德突擊在新世界公司,看了科爾曼之前引進的外國名導藝術片,比如東瀛黑澤明和蘇維爾聯盟合拍的“德蘇·烏扎拉”,瑞典導演英格瑪·伯格曼的“野草莓”,大概知道了科爾曼的底線和尺寸。

  蒙特利爾和紐約在一個時區,經過長時間的飛行,羅納德的腳在鞋子裡已經有點腫脹,走起路來有點不舒服。手裡拎著一個大箱子,排隊等待通關。

  “請問你來蒙特利爾是上學嗎?”工作人員打量了一下護照上的照片,又看了眼羅納德年輕的臉。

  “我來出差,參加電影節。”

  “啊,bienvenueaufestivalinternationaldufilmdemontreal”工作人員敲了個橢圓形的入境章。

  羅納德拎起箱子走到機場到達大廳,怎麼好像標誌都是法語啊?剛才的工作人員也是說的法語。

  前方有兩個戴著猶太小帽的胖子,似乎也和他有相同的疑惑。他們抓住一個工作人員,用帶有不知道哪裡的,濃重口音的英語問,“我們怎麼去電影節官方會場?電影節,放電影?你明白嗎?”

  “從這個出口出去就是出租車候車點。”工作人員用英語回答道。

  “你不是會說英語嗎?”稍微年長一些的胖子一臉不高興。

  “米納罕,別吵了,我們趕緊去會場吧,我們帶來的拷貝要先送去。”說著兩人推著沉重的行李車,車上一盤盤的電影膠片疊起來。

  羅納德跟在兩個也是來電影節的胖子後面,找到了候車點。拿出電影節的官方邀請函,對出租車司機出示了一下,才得以上車前往藝術廣場附近的酒店。

  “啊,你是來參加電影節的嗎?”司機用英語問道。

  “是啊,為什麼這裡的人都是說法語的?”

  “啊,messieurs。魁北克就是法語區啊。”看著羅納德一臉疑惑,“阿美利加人?”

  “是的,你怎麼知道?”

  “只有阿美利加人才會粗心大意到以為加拿大都是英語區。蒙特利爾奧運會閉幕以後,魁北克就通過了法語憲章,把法語作為了魁北克的官方語言。

  “原來是這樣”,羅納德想到阿美利加抵制了莫斯科奧運會,“那你們這裡有今年的奧運電視轉播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