剝削好萊塢1980 作品

第五十八章 請教和回答

  “啊,我知道他。”羅傑·科爾曼表示聽過這位教授大名。

  “這其實是很正常的事情啊,1929年代的時候沒有電視,但是那個時候的票價也非常的低,人們是以一種出門娛樂的心態去看電影的。

  隨時可以看,隨時可以走。他們買一張票就隨時進電影院,從一半開始看,然後一直看到下一場他們進場時的情節的時候,就不看了,起身出去。”

  “況且大蕭條的時候娛樂匱乏,電影相對來說是一種比較便宜的娛樂,所以票房大爆發。我對羅斯福時代的電影院還有印象,很多小孩子就拿上父母給的錢,在電影院消磨一個下午。我就是那時候愛上電影的。”

  “所以觀影人數下降是因為電視普及的原因嗎?”

  “觀影人數在美國已經穩定了很多年,完全不用為他煩惱。你的教授真正的煩惱。是他特別喜歡的劇情片,現在在票房上的表現不好。”

  “人們更加願意去看那些動作,情色,暴力為賣點的剝削片。況且現在大廠也逐漸用大預算來拍這些剝削片。大製作吸引了更多的人去看。你的教授看不到他年輕時候的比利·懷爾德,劉別謙,卓別林那樣飽含藝術思考的故事片了。”

  “好萊塢的票房記錄都是70年代以後創造,所以根本不存在這個市場即將死亡這種說法”

  謝過羅傑·科爾曼的答疑,羅納德更理解了:電視普及之前,和之後的電影,其實是兩個事物。之前電影院就像客廳的電視機那樣,人們每天晚上都會逛去電影院看看。

  而現在,人們要覺得真的想看某部電影,才會出門去電影院。否則寧願坐在客廳沙發上看電視。

  “嗨,朱莉婭。我是羅納德,我的教授今天讓我們退學,為什麼他會這麼做?現在的電影業真的衰落了嗎?”

  “哦,又是那個老頑固,他老這樣。不過他也不完全是瞎說。在70年代,確實很多製片公司瀕臨破產,環球,和派拉蒙在好萊塢的片場都因為沒有電影拍,缺乏維護倒塌了。”

  “不過這種情況,被你的前老闆羅傑·科爾曼一人之力扭轉了。他發掘的彼得·方達,傑克·尼科爾森等人,由丹尼斯·霍普拍了一部‘逍遙騎士’,完全摒棄了好萊塢傳統的拍攝手法,意外的在票房上大獲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