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寒階 作品

第1380章 認親

  這個市場,是全國品類最全的收藏品市場。經營的主要物品有彷古傢俱,文房四寶、古籍字畫、舊書刊、瑪瑙玉翠、陶瓷、中外錢幣、竹木骨凋、皮影臉譜、佛教信物、民族服裝服飾、歷史遺物等。

  潘家園買賣舊貨的“傳統”可以追朔到清朝末期,那時有很多沒落貴族拿了家中的古玩來此站街變賣。到上世紀90年代初,一個市場在潘家園自發形成,一些當地居民在路邊上擺攤,把家裡的瓷器、舊傢俱等東西拿出來賣。後來,外地的商販也慕名而來。

  1992年以後,這裡逐漸形成一箇舊貨市場,短短几年時間便發展成為全國最大的古玩舊貨集散地,吸引著大批淘寶者和遊客。

  王林他們來的時候,正好是週末,路邊的攤販達到了上千,當地開始介入管理,不久實現了退街進場,並定名“潘家園舊貨市場”。

  聽著雲若柔如數家珍一般的介紹,王林對這個古玩市場有了直觀的認識。

  云溪風笑道:“清晨四五點鐘,商人們就趕集似地排起了長隊來搶坐,特別在冬天,天未見亮,園子門口的三輪車已經摞起了雙層。”wΑp.kanshu伍.net

  王林笑道:“老爺子,我們都是門外漢,是過來逛逛的,能不能淘到寶貝,就要靠你的好眼力了。”

  云溪風道:“這個撿漏嘛,我們只能靠天意!也就是看運氣。有人天天這邊逛蕩,也未必能撿到一個漏,有人打千裡之外趕過來,一眼就撿中了漏。”

  雲若柔道:“我相信,王林就是這樣的貴人!”

  王林哈哈笑道:“果真如此,那我就要多謝雲小姐了!”

  現場人聲鼎沸,摩肩接踵,匯成一道道洪流。

  賣水的、賣吃的、兜售布袋子的、出租小推車的、蹬三輪的、開出租的、跑堂的、傳話的、翻譯的、砍價的,林林總總。

  王林發現,這邊的舊書商特別多。

  許多顧客在這裡買書,不論作家,不管出版社,只數麻袋,稱重量;不少小販在這裡出書,不問價格,不看新舊,只裝三輪車。

  這裡,有久居高堂的坐商,有臨時租賃的短商;有固定場地的交易商,也有走街串巷的遊擊商。這裡,有步履蹣跚的老者,也有呀呀學語的幼童;有大腹便便的膀爺,也有身材窈窕的淑女;有腰纏萬貫的黃金萬兩,也有入不敷出的鋼鏰亂響。這裡,有大部頭,也有小人書;有陽春白雪般經典,也有下里巴人的庸俗;有千本湊不齊一套的不易,也有獨生子女的一冊難求;有新嶄嶄的上品,也有皺巴巴的古董;有稀奇古怪看不懂的外國文字,也有橫豎繁簡交錯的漢語字體;有以照片作書籤的閨中密友,也有不成體統的殘羹冷炙;有大名鼎鼎原著者的墨寶,也有無名小輩窮極無聊的塗鴉;有送人留念的雅,也有當墊腳磚頭的粗;有一目中的的喜,也有木已成舟的憾。

  王林很快就被這個獨特的舊貨市場所吸引。

  他淘到了一大堆書,只用了十五塊錢就買了下來,平時連其中的一本都買不到。

  雲若柔抿嘴笑道:“王總,你買這麼我的舊書做什麼用?這種書算不上古董,不值錢的。”

  王林道:“我知道,但我有個毛病,就是喜歡買書,看到好書就想買。”

  雲若柔道:“買這麼多的書,你都看得完嗎?”

  王林道:“看不完沒事啊,留著慢慢看。書可以不看,但不能不買!”

  雲若柔撲哧笑道:“聽王總說話,真的是太有意思了。”

  王林哈哈一笑,把書交給忠叔,讓他拿到車上去。

  雲若柔指著一家地攤道:“王總,那邊看看,有好東西。”

  這片攤位,都是些穿著民族服飾的商人在售賣。

  他們操著口音濃重的普通話,向客人介紹苗家繡品、唐卡、和田玉石等物件。

  雲若柔拉著王林,在一家攤位前蹲了下來。

  “王總,我讓你撿個漏!”雲若柔附耳過來,在王林耳邊輕輕言語。

  王林耳朵一癢,轉過頭來,沒想到動作幅度大了一些,波的親了她一口。

  雲若柔捧著臉,羞澀的笑道:“王總,我幫你個小忙而已,你用不著以身相許這麼嚴重吧?”

  “……”.

  拾寒階提醒您:看完記得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