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7章 杳無音信

  可是皇帝說了,將來的科舉就是要使用白話文、簡化字和標點符號,否則卷子視為不合格,連看都不會看。

  於是這些書生就只好靜下心來重新學,不過很快就上手了,而且從開始的牴觸變為自覺。

  因為他們覺得簡化字真的好用,而且標點符號也真的有用,至於白話文撰寫的小說,作為消遣還是很有意思的。

  連那些老學究平時閒暇的時候都喜歡捧一本《小說月刊》啥的津津有味的讀上面的小說和散文。

  大宋推行的新文化運動,在皇帝趙桓崇高威望和強大的號召力下,以及大把的金錢做推手的情況下,迅速席捲全國。

  大宋朝根本不愁吃喝,當然有閒心搞新文化運動,可是鄰近的幾個國家,則為填飽肚子而焦頭爛額,哪有閒心搞什麼文化改革。

  首當其衝的是金國。

  金國連續兩年遇到災荒,尤其是建康七年,饑荒比頭一年更嚴重。

  在這個背景下,金國大臣耶律伊發動兵變。

  耶律伊原先是契丹人,遼國的大臣,後來投降了金國,但是一直得不到重用。

  他很懊悔,也很無奈,藉著金國遭受饑荒之際,他跟幾個都是遼朝投降的大臣串通,然後帶著他們的甲兵和一部分軍隊起兵,進攻上京,一直打到了上京城下。

  只可惜他們還是低估了金國的戰鬥力,他們以為金國在被大宋這幾年打掉了三十多萬主力,已經沒有什麼可用之兵之後,他們的騎兵將會勢如破竹,金國無力抗擊。

  可是殺到上京城才知道,上京的五萬人馬也不是他們能夠抗衡的,很快便被金國打的大敗,而耶律伊也戰敗被俘,最後被凌遲處死。

  吳乞買因此記恨上了這些投降的遼國大臣和將領,開始進行大清洗。

  不過這些遼國降將早有防備,頓時作鳥獸散,其中大部分逃往西部金國沒有實際控制的原遼朝疆域,組建軍隊繼續抗擊金軍。

  有少數更往西投奔了耶律大石,而另一部分則南渡進入山海關,投靠大宋。

  對於這些人,趙桓全部都交給耶律定,由他來決定要不要收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