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4章 張浚保薦


  吳玠聽了之後有些猶豫,的確皇帝趙桓只看結果,不看過程,反正這筆錢撥給他,他怎麼花是他的事。

  如果軍隊糧草不夠,兵士軍餉不足,那麼肯定是要問責的,這些基本開銷要優先保證。

  這些開銷之外的還有很富足的一部分,因為趙桓對軍隊歷來不吝惜錢財,他也知道將士們是拿腦袋掛在腰上去作戰的,理應得到豐厚的回報,否則誰又願意賣命呢?

  但是按照傳統,這些錢都是戰鬥勝利之後犒賞三軍立功將士的,歷史上從來沒有定期犒賞部隊的先例。

  像張浚所說的那樣,十天犒賞一次,一個月賞銀一次,這似乎太頻繁了,這麼賞下去就算金山也不夠啊,畢竟他手下可是有十五萬大軍呢。

  而且一旦開端之後,以後一旦要停,將士們必定怨聲載道,都有抱怨。

  就像成語故事朝三暮四一樣,即便結果相同,但只要改變了順序,就會讓人覺得吃虧了,士兵也是這樣,原本拿不到那麼多錢,等到要扣掉士兵就會覺得吃虧了,就會抱怨,這是人之常情。

  所以吳玠最終還是搖頭說道:“除非你額外找到錢財,並且跟士兵說清楚大戰前的犒賞,戰後再論功行賞,不再定期犒勞,那樣可以,而且不能動用朝廷的軍餉,不能開這個口子。”

  在歷史上張浚在川陝一帶經營財政非常有效果,積攢了大量的軍餉,所以他才搞得起十天犒勞一次,每個月賞銀一次的舉措。

  其實當時經營財政的不是他,而是趙開這個張浚當時仰仗的財政總管,只是現在趙開已經早就被趙桓挖走了,挖到京城幫趙桓管銀鈔寺去了,負責鈔票的發行,以及市場調研。

  現在縱然張浚知道趙開的名頭,卻也沒辦法再把他招去為自己管財政,他總不能跟皇帝搶人才吧。

  而且川蜀地區的財政早已經不是歷史上那般窮困潦倒,歷史上,川蜀被太祖趙匡胤和太宗皇帝趙光義報復性的財政政策搞得民不聊生,經濟陷於崩潰。

  在趙桓登基之後,對川陝經濟重新進行了整頓,實施了大量的輸血式的財政政策,使得川陝的經濟迅速得到了恢復,重新成為天府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