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廂軍解甲歸田

  的確,岳飛沒有危言聳聽,這早就是朝野上下公開的秘密,宋朝的三冗最大的問題就是兵冗。

  朝廷每年的財政收入的六分之五要用在軍費上,而其中相當一部分是用在數量龐大又不能作戰的廂軍上。

  如果這一塊能砍掉,軍費至少能節約三成。

  只是這牽扯太大了,雖然之前的大宋皇帝都知道這個問題,但誰也沒有決心、勇氣和能力去徹底解決冗兵的問題。

  岳飛絕對不是第一個提出這個問題的官員。之前有若干官員都曾上書要求解決冗兵,裁減廂軍,但基本上都是雷聲大雨點小。

  皇帝不是不想解決這個問題,是有後顧之憂,畢竟數十萬廂軍全部解甲歸田,如何安置?

  皇帝當然能想到開荒,但軍屯開荒可不是說說那麼簡單的,開墾需要一定時間來積累,至少幾年時間之內田地的收入不會有大的長進。

  畢竟剛開的荒地跟地力肥厚的耕田是沒法比的,所以剛開墾的荒地的糧食產量很低,很多百姓都願意交租子耕種現成的耕地,而不願意去墾荒。

  幾十萬的廂軍安置問題解決不好,必然會出現大亂,造成朝廷的動盪。

  之前的皇帝寧可花錢把這些兵養起來,也不願意他們去震動整個朝野。

  而現在趙桓面臨的局面就不一樣,北邊金軍大舉入侵,導致了大量人口的流失,遷到了南方。使得長江以北黃河和兩淮地區傳統農業區出現了千里無人煙的局面,很多上好的耕地都長滿了野草,沒人耕種。

  畢竟誰也不想冒著戰亂被殺的生命危險去種地,產出的糧食絕對比不上腦袋值錢。

  趙桓已經下旨對土地進行贖買,所以很多有耕地的百姓在南遷前都把耕地賣給了朝廷。朝廷收購這些田地開出的價是比較誘人的,都願意出售。

  當然,朝廷沒錢給現金,給的都是鹽鈔,而鹽鈔在宋朝相當於有價證據,可以自由流通,拿去可以換票面標註的食鹽用於出售牟利。

  當交子崩潰之後,鹽鈔成了主要的紙質貨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