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有膽就來攻城

 初步軍事部署完成,趙桓這才稍稍舒了一口氣。

 他對群臣說道:“今日朝會到此為止,望諸公與朕團結一心共度國難。”

 隨後,群臣各自散了。

 趙桓將薛弼和梅執禮兩位軍機大臣留下來商議軍情。

 趙桓對梅執禮說:“你集中力量籌措軍餉,先把這個事情解決,去忙吧。”

 梅執禮躬身答應告辭走了。

 趙桓對薛弼說道:“你到京城四城巡視一遍。重點是南城和北城,看看存在的問題,提出整改意見,讓他們立刻執行。”

 薛弼頓時感到肩頭重擔沉甸甸的,對皇帝的信任充滿了感激。

 深深一禮說道:“微臣領旨。”

 說著他快步離開了。

 薛弼是一個戰略家,也是個戰術高手,在第一次開封保衛戰中他就給李綱出了不少很具體的軍事方面的建議和意見。

 李綱一位文人,之前沒領過兵,能夠領導京城抗擊金軍取得最後勝利,軍事這一塊當時靠的就是薛弼的出謀劃策。

 而現在李綱不在京城,指導軍事防務的重擔交給薛弼應該可以放心了。

 薛弼走之後趙桓才覺得有些累。

 他對孟忠厚說道:“你派人到跟皇后娘娘說一聲,說我不回宮了,住在城樓上,免得她擔心。”

 孟忠厚躬身答應,隨後趙桓又讓兵士就在大殿的一角拉了一頂帳篷,這就是他的中軍大帳了,在大帳之中擺了桌子,打了地鋪。

 這時,中書舍人胡安國來了,將一份擬好的給金軍的回信送到了趙桓面前,請他過目。

 趙桓接過來一看,洋洋灑灑文縐縐的寫道:

 “大宋皇帝桓謹致書於大金國相、元帥:

 大金不道,覬覦中國,悖誓和之舊,義寇師以犯天朝,俶擾邊境,達于都畿。

 息爾犯不韙之罪,濟河航葦,人竟覆昏,天莫悔禍……”

 趙桓都沒看完,就扔回給了胡安國:

 “朕沒有讓你去考科舉中狀元,寫什麼錦繡文章?”

 胡安國的文筆那是頂呱呱的,不然也當不了中書舍人。

 他本來以為自己的這封信將對方的檄文駁得體無完膚,是一片上佳的文章。

 結果沒想到被皇帝這麼說,頓時漲紅了臉,心想難道還有人比我寫的更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