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元首 作品

第329章 石油

那麼德國能不能借道土耳其進攻中東呢?

其實這也不行,當時土耳其的中立政策讓各國都無法從其領土上通過,強行通過只能引發戰爭,所以實際上德國當時走土耳其這條路是完全走不通的。

好在土耳其也宣佈不會參與2戰幫助盟國,所以雙方也都樂於見到土耳其中立的局面,至少不倒向對方就算自己的勝利了。

但是斯特拉瑟就不會有這個顧忌了,他本來就是要發動戰爭的,也不在乎多打1個土耳其。

反正德國現在跟蘇聯交好,土耳其也不可能向蘇聯投降,大不了跟蘇聯達成協議,共同“解放”土耳其。

不過更大的可能還是蘇聯現在忙著鎮壓國內的黑軍,沒有心思管土耳其的事情。

況且,德國絕對不是隻有1扇門可以選擇。

當德國在蘇聯推進如飛的時候,伊朗也成了德國的選項之1。

伊朗的北部地區與蘇聯接壤,同時也與德國佔領區相連,而且當時的中東如沙特等國家都在英國的控制之下,英國援助蘇聯的唯1通道就是伊朗,這樣1來伊朗就成了3方的必爭之地。

在這1點上,英蘇的動作可比德國快多了。

1941年8月25日,英、蘇軍隊分別從南、北重兵佔領伊朗。

不久之後的1942年1月29日,在英國和蘇聯的刺刀之下,英、蘇、伊朗3國簽定了同盟條約。

這條約直接把伊朗對德國的大門給關上了。

最初的時候伊朗可不想參與這場世界大戰。

畢竟伊朗這國家雖然古代1度是波斯帝國威震歐亞,但是伴隨著奧斯曼帝國的壓制和沙皇俄國的長期討伐,伊朗的國際地位是1天不如1天。

這場大戰1旦捲入那是生靈塗炭,但是小國的中立可不是你想保持就保持的,英蘇用戰爭手段強行把伊朗拖下水。

佔領伊朗之後,英國對蘇援助通道那就直接打開。

整個2戰期間,整個2戰期間,西方盟國通過伊朗運輸給蘇聯的物資總量共達550萬噸,伊朗更是被譽為2戰的“勝利之橋”。

不過這條線對於現在的德國來說意義不大,畢竟德國跟蘇聯同為社會主義國家,剛簽了《反資本主義協定》,怎麼看短期內都不可能鬧掰。

不過德國面對的問題可遠不是關門這麼簡單,即便德國僥倖開了個門縫,其實門後還有個守門的正在微笑。

對於德國來說,比進門更難的其實是對付門後的門神。

雖然土耳其等小國態度強硬,但是畢竟只是小國,軟柿子而已,真要是開動戰車打過去分分鐘就投降了。

然而關鍵問題是,當時的中東地區還是英國勢力說了算,要想進入中東就得打破英國的存在。

但是英國畢竟老牌殖民帝國,家大業大,當時來看想插1隻手進去那可不容易。

要知道,中東地區在希特勒眼裡那不過是棋子。

論重要程度,還是東方對蘇戰場最為重要,要是因為中東而導致自己的戰略計劃崩盤那就是得不償失。

希特勒當時也無力調轉槍頭大規模進攻,所以攛掇那些阿拉伯人對付英國人就成了最重要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