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夫微安 作品

120 第一百二十章 水稻畝產七百斤……

 所謂的農科機構, 就是一個助農的擁有官方權威的機構。既然種子要公之於眾,王姝更希望是通過官方的手段,以更加惠農利民的方式讓所有窮苦百姓拿到實惠。不然這個東西讓出去, 沒有任何意義。蕭衍行的辦事效率是非一般人能匹及的。王姝這邊與他達成了協議,他那邊緊緊兩天就召集了人手, 緊急趕往臨安縣。具體這個助農的農科機構要怎麼設置、運營,以及王姝對自己的良種有任何需要告知所有人的地方, 都需要一個公開的商討過程。“這個機構的設立,我希望你全程主導。”蕭衍行沒有女子不堪大任的性別歧視。只要能做實事, 他從不在乎能人是男是女。王姝本意就如此,自然當仁不讓:“我省的。”幾日後, 臨安縣的南郊紅楓別莊內聚集了一幫人。這些人年紀不一, 最大的滿頭華髮, 最小的也蓄上了美髯,瞧著模樣做派都不是一般人。借住在王家小院的穆老先生也在其中。此時別莊的書房裡,眾人小聲地寒暄著,互相猜測此次主子設置農科屬的目的。穆老先生捧著茶杯安靜地端坐其中,旁人詢問時,他但笑不語。時而呷一口茶, 老神在在的不作他言。“穆老先生也不清楚?”一個跟穆先生相熟的大鬍子老頭兒耷拉的眼瞼動了動,歪過頭來問。穆老先生笑著放下了杯盞:“設置農科屬, 自然是為了糧食。”其他人聽到這邊開口,目光都投射過來。穆老先生笑起來:“殿下近來忙著治下的民生, 鞏固西北邊防,十分繁忙。不過再忙,農業乃國之根本,涼州有那麼多百姓, 自然以民生為重。涼州窮困久矣,殿下如今成了這片土地的主子,定然要讓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百姓吃得飽飯。百姓吃得飽飯,治下才安穩……”穆老先生這麼一說,眾人面面相覷,連連的點頭。穆老先生不必說,滿腹經綸,穆老先生身邊的華勝英,乃是曾經的大司農。多年前因一力支持廢太子被牽連,被舉家流放西北。右手邊第三位雖未曾科舉中出彩,本人卻在水利天文上有極高才華的牧虎。左手邊坐著的一個個論下去,都是實幹才能極強的人。“殿下苦百姓窮困久矣,去歲的戰事死傷慘重,涼州府也算傷筋動骨。殿下早就想出手整治。”穆老先生嘆了口氣,“一會兒殿下若要諸位出謀劃策,希望各位盡力。”“穆先生放心,我等自當盡力!”“我等自當盡力……”穆老先生這麼一說,書房眾人心中滾燙,紛紛朗聲表態。……等了片刻,書房門口才聽到細微的腳步聲。須臾,蕭衍行帶著王姝進了書房。兩人踏入書房,瞬間陷入一陣死寂。要知道,書房重地,素來不允許女子隨意進出。尤其蕭衍行的書房諸多機密,此次又是商討助農的大事,怎麼會有不相干的女子進來?不過在座都是追隨蕭衍行多年的人,不少人清楚蕭衍行的性子。他們雖沒料到會有女子進來,卻也沒有擅自出言質疑。眾人心中疑惑,一個個站起了身來迎接,目送蕭衍行走上主位坐下。莫遂搬來了一張椅子放到主位旁邊,這相貌絕美的女子就這麼堂而皇之的在蕭衍行身邊坐下來。“坐。”蕭衍行淡淡開口。眾人互相交換了個眼神,忐忑地坐下身來。“叫諸位過來,是為了設置農科屬一事。”蕭衍行素來不說廢話,一開口便是直奔主題。此話一出,在場所有人都看向了主位。有些性子直些的,當場就嘀咕出聲。顯然很不解既然是為了農科屬一事,為何讓一個小女子進來旁聽。如此嚴肅的場合怎能這般兒戲?眾人交頭接耳的,有些焦躁。蕭衍行卻沒有立即做出解釋,只是讓莫遂將該準備的東西準備齊全。說起來,諸位來之前已經收到了臨安縣這邊的消息,自然是知曉此行的目的。不少人過來之前,都特意做足了準備。就是為了今日來暢所欲言,提供最恰當最適用的建議。關於涼州府的民生問題,多年以前,蕭衍行剛到西北便已經關注到此地百姓日子困苦的現狀。當初他一腔熱血,曾專門網羅了一批懂農科、懂民生的人才。但苦於沒有治下的權利,只能將所有的政見押後,先讓這些人滲透在官僚機構的各個職位上,等候將來有恰當的時機再派上大用場。蕭衍行瞥了一眼王姝,王姝對這些議論充耳不聞。頓了頓,她揚聲朝門外喚了一聲‘進來’。門吱呀一聲打開,林一拎著一麻袋的東西目不斜視地進來。又進來一個人,眾人更不解了。穆老先生身邊的大鬍子華勝英老先生撞了撞他胳膊,眼神往上首瞥了瞥。穆老先生眼觀鼻鼻觀心,就是裝聾作啞。華勝英心裡正著急呢,就見一群人的身後,莫遂不知何時拉過來一個豎著的大白紙板和一張長桌子。這是王姝特意命人按照後世的黑板改造的,還轉本準備了好拿的碳棒。林一將麻袋裡的東西一件一件地擺在桌子上,而後在東西的前方,放置了一個木質的三角牌。眾人十分疑惑,不清楚這個女子在做什麼。交頭接耳的,議論紛紛。王姝倒也沒有在意旁人的眼光,只專注地思索要怎樣通俗易懂的講解所有的事情。她是個喜歡用報告佐證自己陳述的人。許是現世時給導師做報告形成了習慣,王姝是不喜歡無實物描述的。為了能讓人更清晰直觀地看懂,她更多的是偏向於拿切實存在的東西來做現場講述。通過實物、特徵標註、板報,以及現場講解的方式將要表達的內容傳達出去。不得不說,哪怕在這個世界活了兩次,王姝卻還是沒被同化,她在專業上面依舊固執地保留了後世很多習慣。例如每做一次科研都寫一次報告的好習慣。數據是一找一個準。“請各位稍安勿躁。”輕輕地伸手敲了敲案几,讓四周安靜下來。“諸位請看。”王姝起身走到長桌的跟前,指著長桌上的一小搓稻米和一棵完整的稻穗道,“這個是臨安縣南郊最肥沃的一片水田的水稻。“這一開口,書房是徹底靜下來。不僅華勝英老先生神色一變,就連一直老神在在的穆老先生也瞬間一驚,正色了起來。先前穆老生之所以能這般坐的安穩,是因為早知道王姝十分聰慧。王側妃雖說是個後宅女子,卻有著非同常人的智慧。早有過轉移韓家軍經驗,穆老先生對她有著深刻好印象。但欣賞王姝,卻不知王姝在農科上也有見地。當下坐直了身體,豎起了耳朵。一個人有才華,只卻不代表什麼事都做得成。王姝此時顯然是想插手農科屬的建設一事,穆老先生聽了許久,驚覺自己對王姝的認知存在著一定出入的。“王主子是想對建設農科屬提出建議?”別的事可以放手讓人折騰,民生大事不能含糊。穆老先生站起了身體,率先開口問道。“是。”王姝點點頭承認了他的這個猜測,“事實上,提出建設農科屬,是我的主意。”穆老先生的眼眸瞬間睜大,詫異地看向王姝。王姝卻沒有心情在這時候來長篇大論,以此表明自己有多少愛國愛民的情懷,又或者藉機吹捧自己高尚的人格或者品德。她提出這件事,只是出於一個農學人的初心。出於一個農學人願意一輩子紮根在泥土中,面朝黃土背朝天做這些研究的最終理想。並非為了一時的虛榮。並未在意穆先生打量的眼神,王姝徑自道:“若是後頭瞧不見,諸位可以起身到近前來看。”蕭衍行清淡的目光掃向下首的人,輕飄飄的,卻彷彿帶著千鈞的壓力。眾人將信將疑地站起了身,湊過來。湊近了才發現木牌上除了用大字標註了稻米的產地、品種,還有。王姝手指著的這一塊木牌,上面寫的是涼州府北郊肥沃水田的稻種。眾人不解,抬頭看向王姝。王姝看向林一。林一於是走上前來,站到眾人的跟前來,方便給眾人做展示。他先是攆起了放在一旁的稻穗,橫放在手心,展示給眾人。而後又從稻穗上揪下來兩顆,碾碎了給諸位看。眾人疑惑不解,不知王姝這般到底是什麼意思。蕭衍行端坐在一旁,眼睛也盯著林一手上的動作。他以往在試驗田,看過王姝做此等動作。大致能猜得出來,這般是在看稻種的品質。“一般來說,水稻十月初收成。如今已經是八月下旬,水稻該結實的也都已經結實。”王姝緩緩地走到林一的身邊,眾人讓開了一個縫隙,她站定了指著林一的手心淡淡開口,“但即使是肥沃的田地,稻穗的結實情況也不理想。一棵稻穗上有將近一半的顆粒是空的。飽滿的顆粒碾碎了,出漿也不多。”“何為出漿?”華勝英很會抓重點。王姝看了他一眼,又讓林一碾碎了一顆。眾人看到奶白的漿水從稻殼中滲出來,立即就明白了出漿的意思。“這便是出漿。”王姝的語氣不鹹不淡,偏偏將在座所有人的心都給抓住了:“出漿不多,意味著糧食的品質不好。或者說,吃下去,飽腹效果差。”這句話一落地,所有人心裡一個咯噔。事實上,在座的所有人都是下過農田的,但下農田和會種田是兩碼事。他們自詡對農科懂不少,卻不曾聽過這個論調。但今日頭一次聽,所有人卻都莫名其妙地相信了這個說辭。“這個是下河村附近的粟米,”王姝指著第一個作物,同樣的操作又來了一遍,“一樣的情況。”王姝很有耐心,為了說服所有人從心底認識到這件事的重要性,必須要將所有的事實擺在面前。王姝話不多,只在拿出實物時給出必要的講解。一條長桌,從左到右擺了將近六十多堆糧食作物。有水稻、有小麥、有苞米、也有粟米。總之,涵蓋了涼州府一大半區域的田地產出。毫無疑問,所有地域的作物產量先不提,光結實成果在王姝的描述中,都是不合格的。王姝說完這些,自然也有些人提出異議。一個作物的收成差,其他的地方好,那是種植有問題。若是所有的種子都是這個收成,那就只能說明這是一種常態。現實就是這般。異議最多的,自然是前大司農華勝英。華勝英是真的蒐羅過大慶所有地域的糧食作物,也觀察過各地作物的產量品種狀況。王姝此時呈現來的這些作物的品質雖比不上江南富庶地域,卻也不算是最差的那一批。結實成果是差了些,但也沒有差到必須拎出來打上一個‘有問題’的標籤。“華老先生說得對,確實是一個普遍現狀。”王姝聽完他的駁斥並沒有著急否認,點點頭道,“我的本意並非是批判此地種植效果差,只是想將現狀清晰地表述出來。”華勝英挑了王姝的理也不是故意,他只是不喜一些不懂行的人在大放厥詞,更討厭拋開事實說空話。“糧食的品種便是如此,並非是你換一塊肥田去種就能避免的。想要那稻穗顆顆飽滿,沒有一粒空殼,是不可能的。”華勝英這話一說出來,王姝就知道這位是個幹過實事的人。王姝被他急赤白臉地一頓搶白也不著急,反而問了在座所有人一個問題:“諸位可知各種作物的畝產?”眾人面面相覷,便一一回答了官衙統計上來的數字。與王姝先前跟蕭衍行說的一樣,官方的水稻畝產量是不到一石,約莫一百市斤。小麥要低一些,約莫一百一十市斤每畝。粟米和苞谷就更低了,刨除殼和梗之類的東西,真正能飽腹的東西不到九十市斤。這是什麼概念?百姓種了一年的地,收上來的沒多少,還得交兩成至三成的稅。換句話說,哪怕累死累活一年到頭,一家人還不一定能全吃飽飯。“這是官衙給的數目,跟真實的存在出入。”王姝知道不拿真真切切的數據說話,他們還是沒有清晰的概念,“官衙給的數目是大慶按照江南的標準算的。事實上,西北的糧食收成比江南的七成還不如。土壤和氣候等的差異,可能只有一半。”這話彷彿一記重錘錘在了在座所有人的心中。一旁沉默不語的蕭衍行驟然抬起眼眸,看著王姝的眼神都幽沉了不少。王姝接過林一手裡的碳棒,在後面豎起的白紙上寫起了數。她以水稻為例,每株水稻大約會抽幾條穗,已經每條穗約莫有多重,以及每分或者每釐地估摸會種多少株糧食來做了一個非常繁複卻清晰的數字運算。九章算術,讀書人不一定都懂。但懂得人通過算術,都更加確信了數字的精準。這其中就包括蕭衍行,穆老先生,以及華勝英老先生。一些反應慢的,靠著旁人的講解,也慢慢地得到了一個模糊的數字。“這就代表著,若是一直用舊種,大慶的百姓永遠吃不飽。”王姝一句話石破天驚,讓所有人都變了臉色。“一派胡言!”華勝英雖然知道王姝說的是對的,但他認為只要百姓足夠勤勞,種的地足夠多,就不會有人餓死。種子是老天爺給的,產量少那就多種,難道因為產量少不吃飯?王姝沒在意華勝英老先生的怒氣,她只是輕飄飄地問他:“確實是多種能提高產量,但所有人都有那麼多田麼?有了田,是否都是肥沃的?若是沒有田的人,那又該如何?”“這就是我們農科屬要做的事。”其他人義憤填膺,“這就是設置農科屬的目的。”……這麼說,其實也沒錯。農民有田種,只要人勤快種的地多,總歸是有餘糧。但天下的地只有那麼多,絕大部分被官府和世家大族把持著。少部分肥田也被富庶的人家佔據。分到下層百姓手中的,只有寥寥無幾的貧地和壓得人喘不過氣的重稅。這是一個複雜的綜合性問題,涉及到方方面面的改革。但其他的問題王姝無能為力,她能做的,就是在現有的條件下盡力。“農科屬要做的事情有很多。”政策方面的內容,王姝不會摻和,“林一。”林一於是將試驗田那邊取來的水稻、小麥給拿了出來。水稻種一拿出來,引來了所有人的矚目。只見那金黃的色澤和飽滿的稻穗,沉甸甸的稻穗一株抽了三四個穗。且每一顆果實都是飽滿的,沒有一個空殼。“這,這!”華勝英激動的臉迅速紅了。一旁穆老先生也站起身,倆老頭兒都湊到近前來:“這是水稻?這水稻長得也太好了!”莫遂生怕兩人湊太近擠著王姝,伸出胳膊來擋住兩個激動的老頭兒。其他人也有些激動,他們即便沒有華勝英那麼懂農科。但聽了王姝如此深刻清晰的講解,也深深地意識到這稻種與稻種之間的不同。蕭衍行也站起了身,不知何時站到了王姝的身旁。他的身體半貼著王姝的肩膀,呈半包圍狀將人護在懷中。王姝沒注意這些,又喚了一聲‘林一’。林一於是當眾揪了一顆稻種下來,當著所有人碾碎了在手心。奶白的漿水滲出來,能看出裡頭白白的實質。且這碾碎的情況,與先前涼州府治下範圍內蒐羅上來的稻種碾碎的情況有著肉眼可見的巨大差別。哪怕他們沒有見識,也知道了品質的差異。“這是我試驗田的最新水稻種,十一號。”王姝淡淡的嗓音彷彿一顆巨石砸進了深潭,激起了千層浪,“如今還沒有完全長成,十月份估計還會膨脹一倍。若是各位不介意,可以摘一顆嚐嚐,有甜味兒。”華勝英還真是不客氣,當真伸手在稻穗上揪了一顆果實,塞進嘴裡就咬下去。一口下去爆漿,還未成熟,但稻米里頭的白漿是甜的。書房裡鴉雀無聲,連呼吸都顯得小心翼翼。所有人一眨不眨地緊盯著王姝,如今是沒有一個人再質疑王姝出現在這裡的原因。論農科,他們沒有人能比得上王姝。王姝說話這循序漸進的習慣,牢牢地抓住了在場所有人的心,“……先生,這是什麼稻種?何為十一號?”他們尚且不知王姝的身份,便以先生稱呼王姝。“便是我改良的第十一代水稻種。”王姝也懶得描述前情,只言簡意賅地將大致的情況告知,“如今水稻迭代到十一代,產量從一開始的一百市斤,翻到了如今六百五十至七百市斤每畝。若是能輔之以恰當的化肥和農藥,這產量還能往上拔兩成。”話音落地,書房安靜的連呼吸聲都沒有了。所有人看著王姝,不知是傻了還是以為自己做夢,不太敢相信這離譜的數據。許久,還是那位膽大直白的牧虎開了口:“先生所言的六百五十至七百市斤指的是……?”“畝產量。”一陣倒吸涼氣的聲音。“這翻倍……是不是有些太過離譜?”便是說翻了兩倍,他們都不敢相信。這何止是翻了兩倍?華勝英覺得荒謬,可又說不出荒謬的話。他於是看向站在王姝身邊的皇長子殿下。蕭衍行雖說早聽王姝說過,但當時王姝並未給出這般詳細的數據,和當面進行過這般慘烈的對比。他只知王姝試驗田的產量有些高,卻沒想到高到這個離譜的地步。“六百五十至七百市斤的產量浮動,是根據水田的肥貧程度變化的。”王姝其實不太滿意這個結果,正常來說,她更迭的這個十一代種已經達到了後世的標準。但是苦於沒有合適的化肥和農藥輔助,產量還是有落差。如今的生產條件沒能將她的十一號優勢發揮到最大。話說完,王姝又讓林一將小麥種拿出來。小麥今年的實驗比去歲要成功得多,不僅產量上提高了三成,品質也拔高了一截。不過小麥始終不如水稻的研究價值高,產量上並未有過太大的突破。畝產量估摸在四百一十市斤。比起市面上的小麥產量,儼然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這不,小麥的產量一曝出來,在場的所有人都激動的眼睛紅了。“……先生如何能證明?”這些話不能空口就來的。既然要擺到檯面上,那就必須有實證。華勝英激動的胸腔一起一伏,努力地按捺住,冷靜地提出質疑。王姝倒也不覺得冒犯,畢竟大話誰都會說,真的有實物才算是本事。“自然是有實物。”試驗田是早晚要曝露出來的。王姝讓林一放下稻穗:“試驗田的水稻在十月初成熟收割,屆時會進行現場稱重。若是各位想親眼見證,自然可以留下觀摩。”書房中,一片死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