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誰與歸 作品

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寧衛,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我們的優勢是火炮,是火銃,這些都需要後勤,一旦北虜切斷了我們的補給,大明軍立刻陷入了絕境之中。”





馬芳認為這是軍事冒險,不應該如此激進,這次拿回了大寧衛,下次再進一步,尺進寸取為宜,太過於激進,一旦戰敗,哪怕是皇帝百般迴護,也會讓京營陷入巨大的被動當中。





馬芳非常堅持自己的態度,哪怕戚繼光是總兵,但是他還是繼續說道:“我們這是一支訓練了三年的京營,加上薊州軍,孤軍深入,沒有側翼,沒有後勤,太危險了。”





“我們還有下一次進攻的機會嗎?”戚繼光看著馬芳頗為平靜的問道。





戚繼光是一個最不喜歡軍事冒險的將領,但是他必須要考慮,這是不是大明京營出擊的唯一機會,如果是,那麼冒險就是值得。





“有!”馬芳斬釘截鐵的說道,根據他對朝堂的判斷,他認為此次征戰塞外,也只是個開始罷了。





戚繼光想要改變作戰計劃,主要是兩個原因,第一個朝廷是否會繼續支持大明京營的北伐,第二個則是面前的桃吐山,桃吐山的出現很可能改變朝中極為脆弱的平衡。





戚繼光對眼下的朝堂,仍然持有悲觀態度。





其實這次的出塞作戰,在很多的朝臣們看來,完全是為了耀武揚威,主少國疑之下,的確需要一個武威來震懾周圍虎視眈眈的兇徒,所以朝臣們也願意宣揚武威,那就打一打好了,戚繼光最好打輸了,把戚繼光彈劾倒!





一次兩次,勞師動眾可以,若是繼續北伐,朝臣們真的會支持嗎?且不說懷遠人這種老套的言論,戚繼光作為武夫,就能想到,用陳橋兵變,黃袍加身這八個字,就能掀起一股滔天的反對風力輿論來。





而且,大寧衛是雞肋之地,大明京營作戰的出戰和佔領,其實毫無意義,而桃吐山膨潤土和羊毛生意的出現,很可能會左右朝廷的風向。





戚繼光始終抱著一種悲觀的態度,不是他不信任陛下,而是他不信任大明的朝廷。





甚至此次的作戰,功過是非,都有可能變的模稜兩可來,這就是當下大明武夫的窘境,贏也是錯,輸也是錯,不輸不贏,長城鼎建,讓人發財才是對。





“我支持戚帥的決策,此次的出塞作戰,恐怕又是一整輪的爭論不休,唉。”梁夢龍非常可以理解戚繼光的悲觀,並且同意繼續北上完全佔領全寧衛,他也不看好大明的朝廷,妖魔鬼怪太多,即便是他的老師張居正,也只能讓朝局維持在一個相對平穩的狀態罷了。





“不不不,我對元輔有信心,我相信他可以擺平這些,我們在戰場上獲勝,那麼陛下和元輔就可以在朝堂上獲勝,贏了就是贏了,這是無可爭辯的事實,若是當年西北能有每戰皆勝的戰績,晉黨還能像現在這樣嗎?”馬芳仍然堅持自己的意見。





戚繼光和梁夢龍是十分悲觀的,而馬芳卻很樂觀,這絕對不是結束,一定一定會繼續北伐。





這是立場不同,導致的認知差異,戚繼光和梁夢龍從來不是張居正的對手,所以他們倆兒真的真的很難理解,成為張居正的對手,是一件多麼可怕的事兒,尤其是現在皇權無限支持的前提下。





而作為晉黨的馬芳,卻能夠更加直觀的感受到張居正的可怕。





戚繼光收到張居正書信的那一天,馬芳同樣收到了王崇古的書信,王崇古非常明確的說,一定要保護好糧草,確保戰爭的勝利,一旦戰敗,張居正一定拿晉黨祭旗立威。





“那就仍然維持原來的計劃吧。”戚繼光最終在猶豫中,選擇了更加穩妥的辦法。





他看向了南方,他選擇信任陛下,相信陛下仍然給他展布心中抱負的機會,陛下承諾過,要給他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盤踞在大寧衛的京營帶著薊州兩萬軍兵再次北上的消息一出,喀爾喀五部立刻馬上選擇了撤兵。





喀爾喀萬戶速把亥,根本就不信任土蠻汗會保證他的後路,一旦土蠻汗在全寧衛選擇了向西轉進,那麼進攻遼東方向的喀爾喀五部,立刻就被包了餃子,被大明的京營、薊州軍、遼東客家兵兩面包夾,最後變成甕中之鱉。





喀爾喀萬戶的反應極為迅速,跑的很快,但還是被李成梁給咬住了尾巴,追殺了三十多里,留下了一千多首級,狼狽逃竄,大明軍大獲全勝。





戚繼光率部撤回了大寧衛,此戰,大明完勝土蠻諸部。





捷報順著還沒有完全恢復的驛路,傳回了京師,由兵部、北鎮撫司,同時傳入了皇宮之內。





此時大明皇帝朱翊鈞御門聽政,憂心東北戰事的他,對國事有些漫不經心,張居正、葛守禮、海瑞、萬士和都不認識的某個人去世了,請朝廷賜諡號,風力輿論人人稱賢,已經長大了幾歲的皇帝陛下,有些開始叛逆,輿論越說這個人賢,皇帝就越覺得這個人不賢。





皇帝的這個叛逆,不是針對張居正,而是針對這些個朝臣。





“報!京營急報!”緹騎風一樣的衝進了文華殿內,將一封塘報遞給了緹帥趙夢祐,趙夢祐呈送御前。





所有人將目光看向了拿著塘報的小皇帝,看到小皇帝嘴角勾出了陽光燦爛的笑容,所有人都知道,大明軍贏了,而且是大捷。





“好好好!”朱翊鈞站了起來,拿著塘報開口說道:“十月十七日,西線薊州總兵陳大成從喜峰口出擊,一路北上,連戰連勝,擊破敵寨十四處,斬首一千二百餘級,俘虜三千餘,於二十三日在大寧衛與戚帥率領的中路軍會師大寧衛城下。”





“十月十七日,戚帥率領京營從廣寧衛出發,從廣寧衛出塞,相繼收復營州衛、富庶縣等關隘,於二十一日抵達大寧衛城下,斬首兩千二百餘級,俘虜四千餘人。”





“二十五日,戚帥與陳總兵合併進攻,次日克復大寧衛,斬首一千八百餘,俘虜三百人,土蠻汗望風而逃!”





“十月二十日,喀爾喀五部在土蠻萬戶速把亥的率領下,襲擾義縣、平虜堡,均被寧遠伯李成梁擊退,斬首共計兩百餘,進入相持。”





“二十七日,戚帥再次北上,喀爾喀五部被迫撤軍,寧遠伯率步追擊,斬首一千餘級,我大明軍大獲全勝,耀我大明軍威!”





朱翊鈞挑重點講明瞭這次大勝的經過!這一輪的攻防看似只有十天,但是出塞作戰克復大寧,就是一場輝煌無比的勝利,極大的提振了大明九邊士氣,敵人,不是不可戰勝的!





塘報被傳閱給了廷臣,廷臣開始議論紛紛,每個人都是喜氣洋洋。





譚綸站在了職官書屏之前,指著堪輿圖說道:“一旦我們佔領了大寧衛,那麼我們的東北方向的戰線,就會從長城沿線,變成長城以北的大寧都司一帶,由戰略被動轉為戰略主動。”





“在過去,土蠻汗、俺答汗,可以從燕山長城的北古口、喜峰口等多處關隘,隨時南下,對我大明入寇,洗劫京畿地區,這是在嘉靖二十九年和隆慶元年,俺答汗和土蠻汗曾經做到過的事兒,不是危言聳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