餓禍 作品

第七百零五章 無常已去,荀況再生

 若世間大部分人都能控制慾望,將心中的“惡”壓制,則大善矣!

 大善不善,大仁不仁!

 以律法約束人的慾望,有時難免會產生錯判,這是對少部分人的不善;

 以禮樂教化,使人懂得控制慾望,卻會讓人逐漸失去野性,淪為奴隸一般的存在。

 但少部分的不善,不仁,總比慾望氾濫,惡行遍地要好。

 若人人都不懂得控制心中的慾望,放縱心中惡念橫行,如李澈那般任意妄為,肆無忌憚,那世間還有何希望?

 荀子提出人性本惡,需以律法約束,禮樂教化,方為真正的善心善行,亦是某人證道混元所欠缺的關鍵。

 稷下學宮,祭酒居所,兩人面對面而坐,氣氛略顯沉靜。

 李澈一身遊俠兒裝扮,腰間掛著一柄金銅古劍,看著面前峨冠博帶,極具書卷氣的荀子,笑道:“吾該稱你為無常吾弟,或是儒家大賢,荀況?”

 荀況,李澈的分身,兼便宜弟弟李無常的轉世身。

 三清,女媧娘娘,阿彌陀佛等人相繼證道混元,李澈卻一點都不著急,蓋因祂早就做好了準備。

 洪荒崩毀,地仙界出現後不久,祂便安排了李無常轉世,將李無常視為自己證道的唯一契機。

 善惡一心,道成混元!

 李澈自出道以來,髒事破事幹了不少,不周山崩塌是祂一手搞出來的,反天道大戰,洪荒崩毀祂也有參與,說祂是惡貫滿盈也不為過,一顆“魔心”惡至極點,難以生出極善之念。

 故而祂將希望寄託在了李無常身上,待李無常善念有成,祂再取走那一份感悟,如此,混元大羅領域的門,將再也攔不住祂。

 “李無常也好,荀況也好,只是一個名字而已,汝喜歡如何稱呼,隨汝心意便是。”

 荀子淡淡的看了李澈一眼,語氣無比平淡道。

 許多年不見,祂已徹底褪去了李無常身上那股來源於李澈的邪氣,現在的祂,只是荀況。

 而祂這種平淡到如對尋常人的態度,卻不是李澈想看到的。

 李澈捂著心口,故作悲痛之態,神經發癲道:“吾弟,為何多年不見,你我這般生疏了,真是讓為兄傷心啊!”

 說是傷心,實則一點傷心的樣子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