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5章眾謀平衡

  很多人認為納蘭右慈不如李義山,但王羽卻不然!

  納蘭右慈對天下格局的整體謀劃卻遠高於李義山、元本溪和北莽太平令之流,從春秋九國大戰紛爭,離陽皇朝佔據中原,北涼北莽大戰,再到小乞兒趙鑄取代離陽皇帝趙篆,成為離陽皇朝新皇帝,這每一步都有納蘭右慈的謀劃。

  李義山謀劃一生,但擁有主角光環的徐鳳年最後只是一個隱居江湖的下場,甚至,都沒有護住北涼,無數的北涼兒郎戰死沙場。

  但納蘭右慈之下,小乞兒趙鑄卻可以成功登上帝位。

  王羽需要的是一個可以為他謀劃登上帝位的人,而不是一個看起來謀劃一切,但卻最終與目標背道而馳之人。

  對於天下謀士,李義山也曾以手筋棋力來評點。黃三甲是謀士之魁首,得棋子七十六顆;元本溪位列第二,得子六十七顆。

  後來,李義山死後,徐鳳年也曾依照棋力來評點他,共是得子七十一。

  只是,徐鳳年的評價,以這一位主角的性格,這中間當真沒有混雜個人因素?

  謀天下得十子,徐驍的成功離不開李義山,也離不開趙長陵。趙長陵謀略稍遜於李義山,但不可否認他運籌帷幄的能力,也不可否認他對徐驍滅六國的功勞,李義山接手的很多東西也都是趙長陵留下的。再有一點是趙長陵出身世家,當初帶八百家僕來投徐驍,相當於徐家軍的一面旗幟。因此徐驍曾說過,全軍可以死,獨趙先生不能死的混賬話。

  最後,離陽一統天下的功勞,也不能完全歸功於徐驍。按照書中的說法就是,離陽老皇帝文有楊太歲,武有徐驍,楊太歲作為離陽謀主不能忽略他的功勞。

  光是這十子,去掉至少几子就不過分!

  洞察預知得十子,在這一部分之中,其中四子得自到北涼之後,李義山一步步將陳芝豹驅逐入蜀。

  不過,這一點的四子很迷惑,李義山為什麼要把不能控制的陳芝豹放入西蜀?

  北涼確實是打算控制西蜀和南詔,作為涼莽大戰縱深之地,作了幾十年的佈局。

  但是,恰恰是陳芝豹入蜀使得佈局全部打亂,西蜀反與陳芝豹合作,步兵出不了境,早年安排的諜子也全部暴露。這一變動使得北涼在涼莽大戰中難了很多,多死了太多人,徐鳳年自己也說過要是握有蜀地,就不用那麼累了。

  所以,這四子的用處就是驅逐了陳芝豹,使得徐鳳年順利承襲了北涼王。但是,二十多年苦心謀劃一朝失去,代價也太大了。

  這四子,至少在王羽看來是殊為可笑的!

  連作為當時兵法第一的陳芝豹都不能妥善利用,甚至,或許從一開始就是驅逐之心,而非收復,光是這一點,就已經暴露無遺。至於最後的結果先不說,但嘗試都沒有嘗試過,就過了一些!

  外交一項得九子,到臨死之時,李義山還在說,張鉅鹿有生之年要看到徐家敗亡,自己留下十六策應對。

  不過,李義山真的沒有看透嗎?張鉅鹿從來不是北涼真正的敵人,也沒有真正要徐家敗亡。後來張鉅鹿被誅九族時,就有一項死罪是私通邊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