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魚禪師 作品

223 國家級狗糧(第一更)

倘若把農村想象成一個個小國、部落,那麼“土地財政”就相當於從最大的天下共主那裡借了點錢。

畢竟,主權在天下共主那裡嘛,朝貢的邦國、部落,想要搞錢,就得聽中央指揮,合情合理。

只不過這裡面肯定門道多樣,怎麼不雞飛狗跳,怎麼達到效益最大化,都是管理、治理的藝術。

有個老幹部舉了許多例子,但基本都繞不開那些古鎮,講的是古鎮故事,說的是地方名片,可要是張浩南真這麼聽了,那他就是棒槌。

說白了,這次座談會就是給出一個信號,在座的都是農村有為青年,要是有能力帶著老百姓致富,致富的同時還能打出名氣,形成效應,那麼,農業部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上,是有祖傳權力的。

比如說某個村形成了品牌效應,農業部完全可以給這個村衍生出來的自然風光、人文景點免稅一年,甚至兩年,甚至三年……

這時候極端一點操作,所有的景點都是工廠……那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也不是不可以。

當然做肯定是不能這麼做的,但大概思路和方向,已經有了。

同時,坐主席臺中間發言的老幹部,更是表示,像這樣的農村帶頭人,是國家的棟樑,人民是不會忘記他們的。

怎麼不忘記?

去京城接受中央各類型媒體的採訪,該上電視就上電視,尤其是接受嘉獎的時候,站那裡被國家領導人往胸口上別勳章這一幕,肯定是要在晚上七點鐘新聞有一秒鐘鏡頭的。

必要時候,還能弄個節目,就叫“感動中國”或者“走進新農村”,選個五月份之前月份,每週來一個人物傳。

其餘什麼不值錢的獎狀,有一說一,張浩南相信在場的所有農村子弟,沒一個放在心上的。

跟善惡好壞無關,純粹是農村人根本不信這些破爛兒,只相信票子帽子。

沒有都是個屁,嘴巴說一萬遍,農民都是不見兔子不撒鷹。

甭管哪兒的農民,嶺南的,兩江的,東北的,西北的,都是如此。

吃穀子吃麥子還是吃高粱,都一樣。

原來如此……

張浩南想通之後,頓時明白過來,難怪後來沙城有那麼幾個村的宣傳口徑那麼統一。

而且不止是口徑統一的問題,口徑還很大,又粗又硬。

座談會當然還會有農村青年代表發表講話,交流一下思想,傳遞一下精神,不過張浩南跟李茂才都沒有發言安排,所以也沒有發言稿。

沙城這邊是種水蜜桃的上臺發言,普通話說得極其燙嘴,但大家都能聽得懂,也就是外地來的老幹部一臉懵逼,都不知道這沙城的代表說的都是什麼狗屁玩意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