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魚禪師 作品

113 一頓飯(第一更)

皇帝不差餓兵,自來就是這個道理。

也因此丁永在梳理組織框架,搭建各種組織部門的時候,不能說無比絲滑,但絕對沒有磕磕絆絆。

張老闆那是真的大撒幣。

但張浩南撒幣的同時,也讓丁永感受到了撒幣的力量,光五家埭食品加工廠的流水,因為新開兩條線,月流水超了一千兩百萬。

就憑這一家廠的流水,鎮商行授信就是三百萬,必要時候拿來付個工資足夠了。

而一模一樣的廠,張浩南在大橋鎮還有一家半,那半家廠就是大橋肉食加工廠。

儘管歐式香腸還沒有大規模生產,但本地蘇式香腸是已經開始貼牌出貨的,最大的客戶就是姑蘇個別單位。

散貨訂單雖然不如大客戶來得生猛,但發往松江也已經超過了八噸,瞧著是不太多的樣子,可訂單卻是每天都有,多點少點,主要是廠長王愛紅援助家鄉的招牌擺出來,是真的好用。

整個“沙城食品”現在還處於磨合期,丁永也是老一輩的“老傳帶”,張浩南本家叔叔張直盛也好,還是說舅公家的表叔蔡存誠,甭管原先什麼單位什麼年齡,來了就是新人,跟著財務精英做助理。

在王愛紅包車返回沙城的當天,村裡的水泥路撤掉了路障,算是正式貫通,路面並不寬,跑一輛五噸卡車還是綽綽有餘的。

有了這條路,村裡另外幾個生產隊的閒言碎語也煙消雲散。

魏剛還專門過來看了看,新聞跟蹤報道的時候,也將張浩南描述成了“農村帶頭人”,村長吳仁娟也是第一次接受電視臺的採訪,除了感謝市政府各級領導的關懷之外,也表示一定會再接再厲,繼續為村民老百姓服務。

至於感謝張浩南,那不是她的採訪內容。

晚飯就是在食堂吃的,不過現在食堂改組成了“五家埭快餐公司”,洗菜分揀切菜的地方也擴大了,在廠房東面又闢了五分田出來,灶臺也直接是機械加工廠自己做的不鏽鋼檯面。

每天大煤氣罐消耗也是相當驚人,毛建民感覺自己就像是重新回到了部隊,燒個飯的場面跟打了一仗沒區別。

現在快餐公司除了大師傅,退伍的炊事兵一口氣招了六個,基本不是毛建民認識的,就是張直勤認識的。

吃飯時,魏剛看著一桌子大鍋菜,也是感慨道:“現在日子是要好得多,老早一點油水也沒有,全靠主糧。”

“我剛開始在糧油公司做會計時,也吃不到多少肉,後來養豬的多了,才算是有油水。”

丁永沒有喝米酒,而是舀了一碗榨菜肉絲湯,咂摸了一口之後,他忽然問道:“張總,辦公大樓我看先不要急著弄,跟建康林大、農大還有禽類研究所的合作,可以先弄起來。科研投入就是要搶奪先機,市面上三黃雞在揚子江段南北口碑都很好。家禽研究所這次定種,要是經費充足,應該能提前個一年半年。到時候我們手上就多了一個優良雞種,也是招牌。”

“我跟高季興專家一直保持有聯繫,他個人已經有這個意願,具體怎麼合作,我看等我去建康、廣陵跟家禽研究所正式會面之後,再談也不遲。”

“這雞是有啥優點?”

剝了一隻小龍蝦,嗦了口湯之後,魏剛一邊剝殼一邊好奇地看著張浩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