犁漢 作品

第五百八十六章:鐘聲

  所以,在能力上此時的劉辯不成問題,這也是鍾繇等人一致認可的。

  但劉辯還缺一塊,那就是時間的沉澱。

  作為皇帝來說,他天然有一個弱點,那就是常處在宮中,對宮外的情況缺乏足夠的認識。

  所以這就往往造成他們和現實脫節,被外朝的大臣們所糊弄。

  而劉辯縱然有政治認識,也有權謀鬥爭的稟賦,但說到底他還是一個十二歲的孩子。他對於外界的認識太匱乏了,對外朝大臣們那種複雜的人際關係也完全不瞭解。

  作為劉辯的老師,鍾繇毫不懷疑,如果給劉辯十年的沉澱,他必然會成為一個優秀的君王,但奈何劉辯沒有這個十年。

  所以鍾繇才必須提醒劉辯要注意一點,那就是在定何進黨羽的時候必須慎之又慎。

  如果劉辯已經是執掌朝堂十年的雄主了,那外朝的那些大臣各有什麼關係,他必然一清二楚,哪些人和何進是一黨的,劉辯自己就能定下。

  而有了十年的執政經驗,劉辯也早能培養一幫班底,服從者高官厚祿,不服從者就是貶之到死。

  只要不犯渾不任性,能給真有才能的機會。而尸位素餐者,不論老幼,也能做到罷免。

  到時候,小皇帝自然能將帝國統治的鐵捅一般。

  畢竟在這個人治的時代,小皇帝只要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官僚團隊,就能牢牢掌控住朝庭。

  但現在不是,劉辯現在都只是認識一些公卿,一些具體執行的大臣們卻都沒認齊,如何能確定與何進的關係?

  而那時候就只能將擬定名單的權力交給其他人,到時候怕就是一場大禍了。

  因為鍾繇明白,現在還能維繫住這個搖搖欲墜的關東朝庭,除了小皇帝的身份外,就是靠那些具體做事的外朝官。

  如果不分青紅皂白的殺了,那關東朝庭立馬要癱瘓。

  那隻殺首惡何進行不行?也不行。

  作為一個政治派系,何進不是一個人,他有自己的黨羽勢力。如果只殺了何進,剩下的那些人惶然之下,什麼事情都可能做。

  而圍繞在小皇帝們身邊的那些人也不會答應。因為政變就是為了清洗,不將那些何進黨徒給拔了,那如何有位置給他們?

  所以內外因下,小皇帝都必須自己擬定一個清洗名單,但既不能多也不能少,是非常考驗小皇帝的政治智慧的。

  而明白了這一點後,小皇帝只感覺手上的硃批筆有了千鈞重。

  這一刻,他感受到,政治不是單純的敢殺人就行的。

  於是,他求助的看向了鍾繇,希望從鍾繇這裡獲得幫助。

  而鍾繇也很為難,他心裡當然有名單,但他又知道,一旦自己擬下這個名單後,他自己政治生涯的處境就非常危險了。

  鍾繇很明白,即便現在他和劉協的關係非常緊密,但他依舊有自己的政敵,即便他現在沒有,以後也一定會有。

  而到時候政敵將這件事拿來做文章,造謠他黨同伐異,那鍾繇如何都說不清的。

  除了這個,鍾繇猶豫的另一個原因就是這件事太得罪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