犁漢 作品

第四百二十四章:當先

  就這樣,九門落在了泰山軍手裡,他們獲得了此戰最珍貴的戰利品。

  三十萬石粟!足足可以供應滹沱水北岸的泰山軍再吃六個月。

  自此,戰局發生驚天逆轉。

  ……

  當九門城破的時候,公孫瓚的部隊仍舊在三河亭紮營挖塹。

  但隨著南面九門城破的消息傳回營內,一場針對公孫瓚的暗流就開始湧動。

  時校尉蓋彤、鮮虞輔聯名向已經南下到中山國盧奴一帶的盧植彈劾公孫瓚。

  二人在軍報中指責道:

  “幽州突騎久日無功,頓兵三河亭。公孫瓚懦葸無能,距九門不過三十里,不與賊戰,坐視賊軍攻破九門而不救。每日只知挖土修塹,以為勝報。公孫瓚之從弟公孫越性情乖戾,尤為軍中之蠹。且,公孫瓚不經上報,私殺將吏十六人。坐觀友軍城破,畏葸怯戰,廝殺將校。我等不知公孫瓚其意為何?”

  軍報很快就以羽檄奔馬飛馳送往盧奴的鎮北軍大本營。

  盧植看此軍報,狐疑不定。

  他當然知道蓋彤和鮮虞輔兩人在此時舉報公孫瓚並不單純。蓋彤自不說,本還是位在公孫瓚之上的,但因為滎陽、雞澤兩戰打得都不好,現在已經成了公孫瓚的下僚了。

  至於鮮于輔出頭做這事的理由,盧植大致也能猜到。

  鮮于家雖然是幽州漁陽人,但其祖上卻是北狄的鮮虞王祖。即便現在已經與漢人無異,但在情感上還是很親近於胡人的。

  而在現實的利益上,鮮于家在漁陽和烏桓人是一起做走私生意的,這一點他盧植也是清楚的。

  而現在,公孫瓚直接殺了那十六名胡將,裡面必然有什麼瓜葛在裡面。這樣鮮于輔要得罪公孫瓚的原因也大抵應該是這樣。

  但即便蓋彤和鮮虞輔二人的舉報不純粹,但卻不能改變他們三人說的皆是事實。

  九門城明明如此重要,為何公孫瓚不南下支援,偏偏打什麼三河亭?三河亭那麼小的地方,公孫瓚一打就打這麼些天,現在還不打了,改成圍。這不能不讓盧植狐疑。

  但盧植對於公孫瓚的忠誠還是非常有信心的,他決定激將,便手書一封札子帶給公孫瓚:

  “三河亭蕞爾小地,又非雄關重邑,何至於頓兵不前?如三河亭都需要這般勞師,又如何能負我厚望?”

  盧植嚴令公孫瓚必須在兩日之內攻克三河亭,並迅速南下九門,穿插到九門與泰山軍五里墩大營之間,阻遏其兵相合。

  措辭嚴厲的札子一送到公孫瓚手裡,他是懵的。

  他馬上就意識到軍中有人要害他,而且不難猜,肯定是那幾個原先和自己並駕齊驅的同僚。

  說實話公孫瓚心裡苦,自覺用心為國,卻還要遭小人構陷,但他卻不能對盧師的斥責無動於衷,他忙親寫了一封辯奏。

  一方面他說自己夙興夜寐,為戰事一刻不敢鬆懈。然後就解釋了此前的三件事。

  公孫瓚坦言自己並沒有預料到九門會如此快的就被攻陷。實際上只要九門那邊再挺兩天,他就能圍死三河亭之賊,然後援兵頃刻就能南下。

  所以公孫瓚對於九門失陷坦言有失察之責。

  但對於另外兩事,公孫瓚據理力爭,他說之所以為了三河亭如此興師動眾,就是因為此地太重要了。但這砦又著實難克,不如困死。

  而現在,壕砦已畢,三河亭之賊已然不足為患。

  隨後對於這一件事,公孫瓚更是不認了。他說他所殺之人,正在於嚴明軍紀,軍無紀,戰不成。

  最後,公孫瓚動情懇請盧師信他用他,他必竭盡血力,為國用命。

  此一表書很快送給了盧植,後面盧植再沒有催促公孫瓚,而是急率主力向著三河亭這裡快速推進。

  一日便行了二十里。

  ……

  鎮北軍內部的蠅營狗苟雖然噁心,但並不影響大局。

  真正影響大局的是,滹沱水上的浮橋什麼時候能架設好。

  如今張旦已經駐守在五里墩大營,讓董訪率後軍系統的三個校尉部六千人入九門城駐守。火山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