犁漢 作品

第三百五十八章:雄傑

  其實也很正常,那河東軍再厲害,淳于瓊部也是當年北軍的主力。可能人數上不及,但只要一心守住,河東軍也一時破不了他們的。

  這些胡騎的確是從前方的陣線滲透進來的。

  他們一殺來,就見一座圓車陣盤亙在這,知道失去了先機,於是又兜馬返回了。

  那邊一走,袁紹邊上的辛評就講:

  「主公,這些胡騎必然是去兜抄淳于校尉了。我們這邊要是不去發援兵,他必然是擋不住的。」

  袁紹不作聲,邊上的許攸就駁斥了辛評的話:

  「你焉知此不是賊軍調虎出山之計?一旦我們開了車營,放任何一支軍前去救援淳于瓊,在這河谷地上都是去送死。而且還會更有可能被賊軍乘亂殺透進來。」

  袁紹還是不做聲,但實際上已經表達了他的態度。

  時間就這樣一分一秒的度過,前方的喊殺聲也越來越弱。

  就這個時候,一支三五十人的騎軍突然從亂軍中殺出,直接往袁紹這裡的車營奔來。

  其中一個粗豪的軍吏扯著嗓子,隔著車營大喊:

  「俺家校尉請袁帥發兵增援。」

  袁紹大喊一聲:

  「不許。」

  那粗豪軍吏一愣,萬沒料到袁紹竟然在眾軍之前答得這麼果決。然後他又喊道:

  「請袁帥下令,將我軍從前線撤下來。我軍鏖戰一個時辰,實在油盡燈枯了。」

  說完那粗豪軍吏就在大軍之前哭了出來。

  但袁紹依然鐵石心腸,親自大吼:

  「不許。」

  這下子粗豪軍吏繃不住了,他從馬上拜倒在地,懇求道:

  「袁帥,你既不發援兵,又不讓我軍後撤,這是要我們死啊。」

  這話裡的怨懟之情,誰都能聽出。

  但誰知袁紹無動於衷,吼了句:

  「你回去告訴老淳于,就說今天就是你我弟兄埋葬的地方。今日咱們不擊退河東叛軍,咱們都得死。這片河谷,一旦被騎兵追擊,死路一條。你淳于瓊不用擔心自己一個人上路孤單,我老袁馬上就去陪他。」

  說完袁紹高舉環首刀,對三軍,也包括那個粗豪軍吏道:

  「你告訴老淳于,大丈夫生於天地間,當死於國事。縱橫屍疆場,也好過老死於醇酒婦人之首。為國許忠的時候到了,讓淳于瓊好自為之。」

  一番話,說得那粗豪軍吏動容,此人伏在地上,高喊:

  「謹遵袁帥令,末將鞠義願為袁帥效死。」

  說完,這鞠義就帶著數十騎復殺回前陣去了。

  這鞠義是怎麼會在這裡呢?

  實際上他本該就在這裡。鞠義所在的金城鞠氏是當地大族,其被作為西州精英被選入禁中擔任武職。

  後來他作為北軍中的一員,被皇甫嵩所招募,隨其南下豫州平亂黃巾軍。

  本來在原有的歷史中,他應該在皇甫嵩北上擊敗張氏三兄弟後,就和皇()甫嵩留在河北坐鎮當地的。

  然後就是大家熟知的故事,他會遇到韓馥、會遇到袁紹,也會遇到公孫瓚,最後在界橋成就他最光輝的時刻。當然也是他最後的謝幕。

  只是此刻,他鞠義依舊是一籍籍無名之輩,只是淳于瓊手下一普通騎隊將而已。

  片刻,鞠義等人就走的一乾二淨。車陣前再次恢復平靜,只是袁紹的內心卻沒有面上的那樣從容,只抿著嘴聽著前方的廝殺聲。

  又是一個時辰過去了,前方的聲音更小了,幾不耳聞。

  恰在這時,一直閉目休息的袁紹突然從馬紮上站起,高喝一聲:

  「全軍披甲。」

  隨後一個軍吏傳一個軍吏:

  「全軍披甲。」

  之後全軍就開始動了起來,眾軍士在僕隸的協助下從廂車上拿下衣甲穿戴起來。

  這個空當,辛評突然就問袁紹:

  「主公,這是要去哪裡呢?」

  袁紹澹澹的回了句:

  「支援淳于瓊。」

  辛評一驚,剛想說之前他不是提過嗎?那會你可不像是要去支援的樣子呀。

  袁紹自顧自說了句:

  「就如我之前陣前說的。在騎兵追擊下,撤必然是個死路。但在這車營等,也是一個死路。敵軍騎兵只需要下馬負草,就能將我車營焚燬。到時候眾軍士失了車陣依憑,如何還有戰心?所以活命的機會只有現在,那就是主動出擊,趁著敵軍兵憊馬疲,殺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