犁漢 作品

第二百二十五章:決陣

  皇甫嵩越想,越心驚。他一下子站起來,就要下令,分一軍截殺其部。長久的戎馬征程,皇甫嵩已經有一種戰場直覺,直覺告訴他,這夥兵是這次戰役的最大變數,一定要排除他們。

  但就在這時,天地間突然鼓聲大震,一扈兵掀開大帳,跪報:

  “大帥,對面汝南黃巾,傾巢出動。已在曠野布好大陣,正向我方壓來。”

  皇甫嵩一驚,再顧不得泰山賊一事,趕忙出帳,上了望樓,就要觀陣。

  果然,汝南的太平道真的傾巢而出了。曠野上,陽光金燦,照耀著黃衣、黃幡,整個就是黃色的海洋。

  他們排著七個大陣,密密麻麻布滿視野。其中一陣,舉一面六節仗掛杏黃大旗的最為引人注目。他們總數不少於萬人,排著整齊的隊列向漢軍營壘群而來。其中又有勇士高舉黃色幡旗,足有五六百面之多,上面繪有《太平經》中的經文。這些人邊走還邊吟唱著經文,整個天地一片莊嚴肅穆。

  然後是左翼三陣,他們與那中間杏黃大旗的中陣並列而行,手持“吳”、“龔”、“何”三將旗,和數千面經幡,也念著經文:

  “太平金闕帝晨後聖帝君師輔曆紀歲次、平氣去來、兆候賢聖、功行種民、定法本起。”

  左翼的方向顯然是潁水邊的幾個夾砦,他們隨杏黃大旗而行,然後不斷有隊列分流而出駐守到了潁水東岸的橋砦內,意圖很明顯,就是要堵住東岸的朱儁所部的援兵。看起來,汝南的彭脫要和皇甫嵩決一死戰了。

  皇甫嵩站在望樓上若有所思,然後繼續看賊陣右翼。這部分看旗幟大概有兩萬上下,其主將分別是“劉”、“黃”、“何”。人一過萬,無邊無延,數萬人激盪起的塵埃直使得天地都昏暗下來。他們從西南處,擺出長長的寬陣,顯然是想從更遠處,以人數優勢,從後面包抄漢軍陣地。

  不需要中軍皇甫嵩下令,麾下各校尉都有便宜之權,他們在開始的驚慌後,很快就組織起了試探性的進攻。

  漢軍各營壘遊騎四出,不斷對逼近的黃巾軍進行襲擾。開始的時候,黃巾軍還有騎兵從後面奔出想要驅趕這些人。

  但汝南黃巾本就是腹地人士,本就沒有邊地人善騎,而現在這些黃巾軍的騎手大多是原先漢庭的基層塘報,哨探,騎奴,都能騎得馬,但你要說能和京都的騎士對攻,那就是妄想了。

  所以,很快出奔的黃巾騎軍就被漢軍絞殺,剩餘的也不敢出擊了。最後正排著隊列的黃巾軍們索性也就不驅趕了,只在外圍讓楯士舉盾遮擋這零散的箭矢,大隊伍依舊向著漢軍迫近。

  漢軍騎士確實拿這些大陣沒辦法,等到這些蛾賊行進到距離漢軍諸多營壘只有三百步的時候,他們停下了,開始陸續整軍,再次排列成堅陣。

  此時對漢軍來說,形勢非常不樂觀。因為蛾賊的突然進攻,即便有遊騎的襲擾,漢軍仍然沒有足夠的時間整軍列陣。甚至因為蛾賊已經迫近到漢軍不到三百步的情況,漢軍還沒有足夠的空間於營外列陣。

  這種情況下,皇甫嵩果斷下令拆除營內帳篷,就在營內列陣。然後等諸軍列陣好,就拆除營壘的前壁,直接出擊。

  皇甫嵩已經看明白了,此戰就是他苦等多日的決戰,戰機不容錯過。

  確實,皇甫嵩的眼光很準,這一次汝南的渠魁彭脫並不是什麼試探進攻或者虛張聲勢,他真的是想要和皇甫嵩決一死戰。

  這並不是彭脫想要的,但卻不得不這麼做。只因為,潁陽的黃巾聯軍補給開始斷了,已經有好幾日,汝南和陳國的後方沒有押送軍食上來了。

  現在彭脫的大營,統計後的粟米也就夠大軍吃十天。刨去極限的七日食物,只有三日冗餘。換句話說,彭脫部必須在這幾日與漢軍決戰,之後不論勝敗都需要轉戰到其他地方。

  實際上,彭脫一開始就比較反對神上使馬元義的戰略,即集兵十五萬蝟在潁陽這個彈丸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