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非花月夜 作品

第四十六章:再次掀開改革大幕

   但稍微清理一下,還是非常有必要的。

   

   

   

   朕準備用五年到十年的時間來做這件事。

   

   

   

   既緩解百姓可能遭遇的艱難,又可以進一步充盈朝廷的府庫,如今天下安定無災無禍,還沒有兵戈禍患,百姓甚至能夠積攢一些餘糧,朕要盡力使這種情況保持下去。”

   

   

   

   ……

   

   

   

   一道旨意從禁中傳出。

   

   

   

   “流水結成凍冰,難道是一夜之間的寒冷嗎?

   

   

   

   朕以為不是的。

   

   

   

   千里長的大堤,卻因為小小的蟻穴而被沖垮。

   

   

   

   這世上的禍患都是從微小之處開始的啊。

   

   

   

   這難道還不能夠讓我們警醒嗎?

   

   

   

   百姓的憤怒是一點點積攢的,對朝廷的不滿是深藏在心中的,等到無法忍受的那一天,就會揭竿而起,就像洶湧而下的洪水,毀滅一切。

   

   

   

   秦末的慘像,史書之上歷歷在目,那些秦王朝的貴族難道還有幸存的嗎?

   

   

   

   大漢傾覆了,諸位難道能夠獨善其身嗎?

   

   

   

   朕清丈土地難道是為了朝廷的那一點賦稅嗎?

   

   

   

   這是割除腐肉,永葆諸家富貴的政策,是為了諸位的性命啊。

   

   

   

   向四方傳遍這道旨意,使天下人都知曉它。”

   

   

   

   朝廷要開始清查天下郡國之間的土地,那些非法掠奪,以及不交稅的土地,要依據罪行法辦。

   

   

   

   一時之間,天下震動。

   

   

   

   尤其是這道旨意,典型的皇帝作風,先禮後兵,皇帝雖然仁慈,但是這些年改制,那些政見不同,持身不正導致坐法的官員,最後都帶著家眷去了嶺南。

   

   

   

   而且即便如此,劉恆依舊是那個仁慈的皇帝,那些被流放的官員還得謝謝劉恆呢。

   

   

   

   但改革和改制是完全不同的,尤其是觸及到土地這種根本性問題的改革,這甚至比削藩還要嚴重的多,削藩的本質是利益集團之間的碰撞,徹侯們都是站在朝廷這一方的。

   

   

   

   清丈土地,則會觸碰到絕大多數人的利益,甚至就連現在支持劉恆的人之中,也有許多人會反對。

   

   

   

   但劉恆敢於這樣做,自然還是有把握的。

   

   

   

   大漢朝的開創者是一群什麼人呢?

   

   

   

   除了洛亦和張良這少數的人,大部分都是屠狗宰豬之輩,還有鄉間農夫,流民,縣衙之中的刀筆吏,這已經是一群相當底層的人了。

   

   

   

   到了漢文帝的時代,經過改制,擔任朝廷大員的,是一些默默無聞的儒生,那些家境貧困的人,一躍而起,甚至擔任三公九卿,朝廷將近三萬的禁軍,都是來自關中的小地主。

   

   

   

   這些東西代表了什麼呢?

   

   

   

   代表了漢廷的統治基礎是極其廣泛的,漢廷不是一個由豪族大族支撐起來的政權,而是一個由廣大小地主、自由民、知識分子、軍功貴族支撐的王朝。

   

   

   

   以如今的信息傳遞效率,漢廷的統治基礎幾乎已經到了極限。

   

   

   

   正是因為如此廣泛的統治基礎,漢廷才能夠強制實行陵邑制度,讓那些掌握著強大力量的豪強大族,乖乖低頭。

   

   

   

   這些人就是劉恆改革的最大底氣,只要維護小地主和自由民的利益,再給予學子和軍功貴族上升的通道,朝廷就是無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