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琵琶行1





他也頗排了些戲作,將詞意和排戲時的經歷對照一下便理解了個七七八八。他尋思著,鏡頭,就是用鏡映出戲文中的場景?這又是怎麼做到的?映出來的畫面也不甚清晰啊!




難道………他忽然冒出了一個“離譜”的想法




,難道後世可以將百戲的畫面留在所謂的“鏡頭”中?這怎麼可能啊!




只能說,不愧是能寫出《牡丹亭》這樣奇幻浪漫之作的戲劇家,湯顯祖這一番連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的天馬行空,竟是詭異地摸到了正確答案的邊。




未央宮。




劉徹猶帶神往的感嘆: “後世果然馴服雷電了。”




電影,不知道是什麼好東西,好想看一下啊!聽起來可比角抵戲有意思多了。




【正因為有酒無樂,所以詩人接著說, “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朋友分別本來就夠傷感了,又沒有音樂助興,更顯寂寥,只有茫茫江水浸冷月色,很顯然,這又是一個環境烘托。江水空茫,冷月無聲,將要分別的人強顏歡笑,一杯復一杯,寂寥而悽清。




忽然,一陣琵琶聲從江面上傳來。




"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




這個寫法也很妙,略顯寥落的江水上忽然聽到錚錚然的琵琶聲,在茫茫水月裡,有一種空谷足音




之感,讓詩人和朋友都不禁愣神,紛紛猜測著彈琵琶的人是誰。




讀這幾句,我們幾乎能想象出白居易和朋友怔愣不已四處張望、最後忍不住“移船相近邀相見”的樣子了。不得不說,白居易真的很懂鏡頭語言啊!】




水鏡之下的白行簡點點頭,兄長這首詩寫得生動有色,宴飲前情、聞得琵琶聲的橫生波瀾,都表現得十分引人入勝,他情不自禁道:




"兄長不考慮也作些傳奇麼?"




以他兄長的敘事之筆,寫出來的傳奇一定比張鷲(zhuo)的《遊仙窟》好多了!




白居易笑了笑: “我志並不在此,我打算多寫些諷喻之作,效法樂府與杜工部之作,記述百姓疾苦,以期警醒天子。"




這也是他這段時日來一直鑽研的事,不過白居易也知道自家弟弟對傳奇志異非常感興趣,此時便趁機問道:




“你不是作了不少傳奇麼,怎麼也不見拿出來品讀?”




啊這….




想起自己寫的那些本子,白行簡莫名升起一絲心虛: "沒,胡亂編寫,不曾作出佳篇,待我寫出好的篇什,再拿來與兄長品鑑。"




白居易沒




看出他的不自然,只是笑道:“也好,那為兄便等著吾弟的佳作了。”




"一定,一定。"




白行簡捏捏袖口,已經開始尋思自己下一篇要寫什麼好了。




李白杜甫等人也俱是耳目一新,這類敘事之作,他們也讀過那南北朝的樂府雙璧——《孔雀東南飛》與《木蘭詩》,但那兩首畢竟是民歌,質樸自然;白居易這篇卻是以文人之筆就行表現,寫得既淺近流暢,又頗具文采,放在前代敘事之作裡也堪稱上乘。




連李杜二人都覺得這首詩寫得好,更不用說三曹、七子、陶淵明和謝靈運等人了。




魏晉六朝舊俗,大多以五言詩為正統,而認為七言俚俗,可是,看過了李白氣勢縱橫的雜言,又看過了杜甫沉鬱頓挫卻仍有翻飛之勢的七律,領略過李賀的奇崛之筆,如今又看到白居易這樣淺易風流的《琵琶行》,他們忽然發現,七言詩比五言方便太多了吧!不僅表意更為豐富,韻律也更為悠長,很適合表現直瀉而下的情感。




一時之間,許多詩人紛紛倒戈,也開始嘗試起七言詩的創作來,五七言詩歌並興的局面,竟是生生提前了幾百年。




【隨著這一聲問詢,本詩的另一為主人公,也可以說是第一主角——琵琶女出場了。白居易給她設計了一個非常美好的剪影——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大唐的民風雖然開放,但一個已為人婦的女子夜晚和一群男人待在一起,也有些不妥當,所以對詩人的邀請,琵琶女應該是非常猶疑的,白居易大概把自己的身份交代得很清楚,她才願意出來相見。




可儘管出來了,她心裡還是非常緊張,所以仍舊用琵琶遮住一半的面容。寥寥十幾個字,既勾勒出琵琶女的形象,又暗示了她的心理活動,內容含蓄而豐富。】




"不僅是如此的,"曹植接著道, "千呼萬喚,已然拉長對其人的期待,其後又予以琵琶半遮玉容,則更顯綽約姿態,比直接描寫琵琶女之面容更引人遐想。”




曹操亦是點頭: "不錯,似有李白‘美人如花隔雲端’之意。"




曹操的記性很好,瞬間便想起了之前聽到的詩。他望著水鏡裡的文字,目露神往:“這琵琶女實是色藝雙絕,可惜不能與之一見。”




美人奏曲,想必是賞心悅目。




/>一旁的曹植別開眼:父親,您的想法似乎有些不對勁。北宋。




宋人閒淡,蘇軾平日裡也很喜歡白居易的詩,對如《長恨歌》、《琵琶行》這樣的名篇更是反覆誦讀體味,聽到這裡忍不住也表達起了自己的看法:




"‘千呼萬喚’之句,可以見得白樂天對琵琶聲之渴盼,而參照後文琵琶女對身世的自述,亦不難想見她心情之寥落,徒有滿腹愁緒無法示人,也不願示人,故而反覆躊躇,不肯出來相見。"




蘇轍順著他的話接道: “如兄長所言, 猶抱琵琶半遮面’不僅是對客的拘謹,更有鬱郁寂寥之意了。"




蘇軾頷首,歎服道: “一語而含義頗豐,白香山不愧是中唐大家啊!”




跟在唐朝之後,是宋人的悲哀,尤其是宋代文人的悲哀,蓋因唐人已將詩寫景,恰如高山橫亙於前,仰止之間難以逾越,即使才高如蘇軾,一時也不禁感慨。




"不知我朝可有如李杜元白那樣的名家。"




“定是有的。”蘇轍斷然道, "楚姑娘多次提到兄長的《赤壁賦》,兄長定然是載於典冊的名家!"




蘇轍對自家兄長可是頗有信心的。




【自琵琶女的出現,詩歌的主體段落之———音樂描寫終於登場。這一段是試卷上的常客,也是我們講解的重點,大家一定要高亮注意啊!】




楚棠特意畫了個著重號,惹得眾人也不禁緊張起來,自古及今,被拿來考試的篇目都是非常重要的,一段音樂描寫竟然能成為試卷上的常客,他們倒要看看到底有什麼新奇之處。




【樂以傳情,請大家自由誦讀詩中音樂描寫的部分,思考,你從詩人對琵琶聲的描寫中感受到了琵琶女怎樣的情緒變化呢?可以嘗試用折線圖來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