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1章 夢遊天姥吟留別10





渾噩的潘岳悚然一驚,難道自己,真的錯了?




【千百年來,對李白的討論不休。有人覺得李白雖然說自己多麼多麼厲害,但他的性格其實不適合做官,政治才能也有待商榷。比如說,五四時期的胡適在編寫《白話文學史》時就普這樣闡述:




“然而李白究竟是一個山林隱士。他是個出世之士,賀知章所謂‘天上謫仙人’。….…他的高傲、他的狂放,他的飄逸的想象,他的遊山玩水,他的隱居修道,他的迷信符篆,處處都表現出他的出世的態度。……所以我們讀他的詩,總覺得他好像在天空中遨遊自得,與我們不發生交涉。




他儘管說他有濟世、拯物的心腸,我們總覺得酒肆高歌、五嶽尋仙是他的本分生涯,濟世、拯物未免汙染了他的芙蓉綠玉杖。"




大家覺得他說得有沒有道理?李白是不是生來就不適合也不願意做官?】




興慶宮。




李隆基將水鏡上的文字看完,點點頭,沒好氣地表示贊同: “說得沒錯,李白本便不適合做官,所以朕才放他離開,且去做他的謫仙人。"




他想起水鏡開頭的那段視頻,貴妃研磨,力士脫靴,貴妃研磨應是戲說,但力士脫靴……李隆基的眼睛掃過身側的高力士。




高力士雖是宦官,但才能了得,還曾幫他平定韋后與太平公主之亂,後官至大將軍,在諸皇子面前亦是爺爺輩的人物,若李太白當真讓他脫靴,那便是狂妄無知至極,這樣的人又如何堪當大任?!




說白了,這些都是官場法則,一點官場法則都不懂的人,憑什麼當官?




李隆基覺得胡適這段話實在說得在理。




齊地。




杜甫當下不平道: “太白兄有濟世拯物之懷,高才高行卓蘋不群,惜哉不與時遇,如何就是盛名難副不適合做官了?"




北宋。




蘇軾微微皺眉: "這胡適既然修文史,該是個有見地的人物,怎的這段話說得如此淺薄?"




李白雖修習縱橫之術,又有道家風神,但骨子裡仍是有兼濟天下的情懷




,怎麼能如此武斷的認為他不合適也不願做官?




蘇轍也覺得這段話有失偏頗: “太白並未有一展才華之機,是否適合,能力如何,確實不宜如此武斷地結論。"




長安院落。




賀知章臉色也不太好,李白是他舉薦的人,他便是看中了李白的才華,認為對方能接替自己,才屢屢在聖上面前進言,這人直言李白不適合做官,豈不是在說他賀知章看走了眼?




"簡直胡言亂語!"




李白笑呵呵地給他斟了杯酒: “賀監勿氣,千載評說見仁見智,何必動怒呢?”賀知章沒好氣道: “你這是認下了?”李白搖搖頭: “我覺得我還是願意做官的。”至於適不適合……他輕輕和賀知章碰了一下杯,但笑不語。




三國。




心情終於平復的曹操可算是能跟上水鏡的思路發表意見了:“要我看這話說得就不對,若那玄宗肯讓李白參與政事,讓他寫些詔書檄文,也比淨詠誦美人強啊!"




他想起建安五年,袁紹帳下才士陳琳所作的《為袁紹檄豫州文》,那真是才氣縱橫酣暢淋漓,他讀罷不覺驚出一身冷汗,連頭風都好了。




後來鄴城告破,陳琳被俘,他愛其才,任命其為司空軍謀祭酒,管記室,軍國檄文多出於陳琳之手,陳琳也從不普讓他失望。




想到這裡,曹操又道: “我若讓孔璋詠誦美人,猶覺得折辱,李太白才學更甚於孔璋,這玄宗真是不知惜才啊!對待才士,他不如我。"




沉浸在自己未來悲慘經歷中的曹植掀起眼皮看了自家爹一眼,默默閉上了嘴,父親這動不動就要和人比上一比的毛病到底是什麼時候染上的?




漢初。




劉邦咂摸了一下: “乃公怎麼覺得,這李白生錯了時代?”咸陽。




贏政表示贊同,不知怎的,李白總讓他想起普經的那些人物,比如管晏、比如魯仲連,比如張相。與其說李白不適合做官,倒不如說他不適合那個時代。




【要弄清這一點,我們可以對李白的生平及政治理想做一個簡單回顧,大家看ppt。】




【首先是李白的人生經歷。5歲-25歲,是他的讀書與置中游歷期,蜀中道教氣氛濃郁,生活其中的李白自然而然也受到了道教的影響;




大約在十八歲的時候,李白隱居於大匡山,跟隨趙蕤學習縱橫之術,所以他的身上當然也帶有縱橫家的印記:




蜀中還有任俠風氣,據說李白劍術也很了得,所謂“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戰國時期的俠士風概對李白也很有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