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甲榴彈 作品

第243章 決戰之抱大腿與攀關係

經肖將軍這一番唱唸做打,何紹周也不再推辭,加之他本來就聽說過何煒,且對何煒此人頗感興趣,故而語氣也親近了許多,說道:“既然如此,那何某就愧領之了。”

三人在簡單閒聊過後,隨即就將話題轉移到了接下來的作戰上,經肖將軍的介紹,何煒算是對當下的情況有了瞭解。

原來,在自己來之前,肖將軍剛剛給撤退到下關的衛戍軍各部的主官開了個會,與會者為衛戍軍各部隊的師及師以上的主官和參謀長、

在會議中,不少人都對肖將軍提出的就地堅守,掩護百姓撤退的方針頗有微詞,甚至還有人出來唱反調,不過都在何紹周的配合下一一壓了回去,總算是形成了當前就地堅守的局面。

而撤退下來的各部隊,目前也都進入了下關防禦圈的附近的預設工事,衛戍軍的各個部隊雖然在撤退的過程中出現不少損失和混亂,但在憲兵部隊和第七十八軍等部的組織之下,總算是恢復了秩序,保存了元氣,算是保留了大部分戰鬥力。

當然,也出了一些岔子和兇險的意外狀況,比如從光華門一線撤退下來的中央軍校教導總隊就出了問題、

雖然教導總隊的主力部隊都安然撤了下來,但是其總隊部在撤退的過程中卻先遭到了一股日軍小股部隊的襲擊,後又被日軍的轟炸機炸了一頓,損失不小,總隊長桂永清就在轟炸之中被日軍的炸彈彈片擊傷昏迷,失去了指揮能力。

等到教導總隊的總隊部到達下關之後經過憲兵部隊的軍醫處理才保住了生命,肖將軍得知後立刻派船將其送過了江,而教導總隊現在代理指揮的,則是跟何煒有過一面之緣的總隊參謀長邱青泉。

而在撤退的過程中,也有一些部隊因為爭搶撤退路線而互相火併攻擊,好在得到了及時的控制,沒有演變為大規模的內訌。

總之,各部隊的撤退,現在看來是很兇險的,不過好在最終沒有發生大規模的潰散,都安然撤了出來。

在瞭解基本的情況後,肖將軍也給何煒下達了特務營部隊的戰鬥命令,目前衛戍軍各部隊已經進入了下關防禦圈的既設陣地、

而何煒則負責指揮特務營,以及陸軍裝甲兵團的戰車連和戰車防禦炮排按照戰前的預設,編入預備隊的戰鬥序列。

同時被編入預備隊的,還有這位何紹周所在的第一零三師。

他這個師,與何煒指揮的部隊,以及憲兵司令部下屬的憲兵團和憲兵直屬隊,一同部署在下關防禦圈的二線既設工事陣地中擔任預備隊,充當頂在前沿各部的後盾和救火隊,同時,還要兼任督戰隊。

除卻各個部隊,目前在下關還聚集了十幾萬百姓和兩千多名各個部隊的傷兵,衛戍軍要做的就是在原地一直堅守到百姓和傷兵全部過江為止。

而按照目前的船隻數量和輸送力還計算,這一堅守時間大約為一週的時間。

也就是說,在這七天的時間內,下關防禦圈內這十幾個殘破不堪的步兵師要頂住日軍華中方面軍精銳陸海空協同的全方位攻擊,這一任務,其實是相當艱鉅的,但是為了那十幾萬百姓和兩千多各個部隊的傷兵,這一仗,必須打,也必須堅持下去。

在肖將軍這裡瞭解了任務和基本情況後,何煒即和何紹週一起離開了指揮所,準備組織各自的部隊進入預定位置。

待到走出了指揮所後,何紹周依然還是帶著那副和他二叔一樣的親切笑容,對何煒贈刀表示了感謝。

“何營長,今日你送我一柄戰刀,我實乃愧領之,多謝了。”

何煒則是恭敬的說道:“長官何出此言,何部長對我有頗多關照,您又是黃埔一期的先進學長,況且在剛剛的軍事會議上,如果不是有何長官您襄助肖將軍,只怕衛戍軍下屬各部隊未必會這麼老實聽話的進入陣地,我這既有私心,也有公義,為了下關的十幾萬百姓,我也當感謝您,只是我這窮少校實在是沒什麼好送的,就用一把軍刀聊表心意。”

&t;divtentadv>“您要是對什麼黃白之物感興趣,我還真拿不出來。”

“哈哈哈哈,算不得什麼,算不得什麼,不過是幫著肖將軍說兩句話罷了。”

何紹周笑著說道。

何煒又是一番套近乎拉關係,不斷的拉近了和這位侄帥之間的距離,由於兩人的部隊都是預備隊,因此空閒時間還算是比較多,在客套了幾句過後,兩人的話題很快就轉到了作戰之上。

從何紹周這裡,何煒也瞭解到了他擔任副師長的一零三師的基本情況。

第一零三師原為貴州地方部隊王家烈部第二十五軍第一師,1935年5月奉令改編為第一零三師,首任師長為貴州講武堂第二期畢業的何知重,此人原為黔軍系統將領,在王家烈下臺後改投中央,又憑藉老鄉關係與何部長交好,掌握了這個師。

該師原為兩旅四團制,6月調湖北黃陂、禮山、麻城、黃安等地駐防。1937年2月奉令調赴四川整訓為三團制師。

8月底該師由湖北羅田奉命開拔,在廣濟武穴乘輪船到江蘇鎮江,登陸後車運武進,徒步至江陰,歸入“長江下游江防總司令”劉興的戰鬥序列。

擔任常熟福山鎮、八圩港、十二圩港之線長江南岸的江防守備。

在二月餘的守備中,雖然遭到日海、空軍的狂轟濫炸,但並未發生陸上戰鬥,在淞滬會戰結束後負責江陰要塞和鎮江等地的守備,在江陰等地的戰鬥中付出了慘重的傷亡代價。

此戰第一零三師計陣亡團長羅熠斌一員、團附一員、營長兩員,受傷團長周相魁一員、團附一員、營長三員,連以下軍官損失過半。

而師長何知重、參謀長王雨膏、團長周相魁在戰後直接向漢口腳底抹油轉進,與該師失去了聯繫。

在主官和幕僚長跑路的情況下,擔任副師長的何紹周則帶著該師殘餘的五千多名官兵撤到了金陵。

在金陵防線崩潰之後,何紹周本來帶著該師的殘部和第二軍團的部隊準備從幕府山一線突圍過江,可在到達之前該地即已被日軍攻佔、

遂又轉向向下關附近突擊,經過好一番血戰後才安然脫線,而這一師官兵,在到達下關之後,僅剩下四千人左右。

對於這個一零三師,何煒也不陌生,雖然現在這個部隊還是貴州地方部隊出身的雜牌,剛剛被中央軍系統吞併,可是再過幾年,這支部隊將在不斷的中央化中成為一支中央軍精銳部隊。

並在抗戰末期換裝美械裝備,成為中國遠征軍中的一支勁旅,最終在松山戰役中給日軍來了一次玉碎性的殲滅打擊,在蒼山之畔和洱海之巔取得了屬於自己的榮耀。

當然,那是時移世易的後來,現在,這個師還十分羸弱。

在與何紹周的交談中,何煒可以感受的出,他很想掌握一支部隊有所作為,雖然他現在僅僅是一名副師長,連個主官都算不得,但對帶兵和練兵很有自己的一套心得,且對何煒在忻口會戰的作戰經歷十分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