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甲榴彈 作品

第85章 空中偵察

  這架飛機正是隸屬於中國空軍第二十七中隊的美製寇蒂斯A-12雪萊克攻擊機,乘員2人,機長9.83米,翼展13.41米,機高2.84米,空重1768千克,發動機為萊特旋風式r-1820風冷式發動機(690匹馬力),最大起飛重量2611千克,最大飛行速度285千米/小時,最大航程521千米,武器裝備為4支7.62毫米口徑m1919機槍,1支同型後方防衛機槍,外掛4個55公斤炸彈或10枚13.6公斤航彈。

  1936開始,國民政府分兩批訂購了22架A-12,全部是攻擊機型,配屬空軍第9大隊第26、第27中隊。

  飛機中,中國空軍第二十七中隊飛行員範光華中尉憂心忡忡的透過白雲,看著地面上日軍宛若長龍的行軍隊列,後座的機槍操作手葉桂准尉則是一臉的遺憾與惋惜,自抗戰全面爆發以來,華東的淞滬和華北同時開戰,本就貧瘠的中國空軍無力兼顧兩線戰場,只有將精銳主力戰機全部調往淞滬地區,留給華北的,僅僅只有一個由老舊軍機組成的空軍大隊。

  範光華中尉與葉桂准尉所駕駛的攻擊機雖然是國軍空軍比較新型的攻擊機,但所在的二十七中隊其實是因為在上海多次作戰失利,損失頗重,才被打發到了華北戰場。

  待到了華北戰場後,第二十七中隊的這些新式攻擊機,執行的基本都是零星的轟炸任務,在這個年代,轟炸機如果不能進行批量的集群轟炸,其作用和效果等同於無,自然無法給地面上苦戰的陸軍提供有效的支援。

  而且華北地區的空軍部隊根本沒有足夠的戰鬥機為出擊的轟炸機和攻擊機來護航,最新式的霍克三戰鬥機全部都調到了上海,留在山西的只有不到十架老式的霍克二型戰鬥機,所以攻擊機每次都是冒著日軍戰鬥機襲擾的風險出擊,機隊數量小,轟炸效果自然也就無從談起。

  駕駛艙內,範光華中尉不斷的調整著操縱桿,飛機沿著雲層飛行,而地面上雙方交戰的槍炮聲則很好的抵消了飛機發動機的聲音,後座的機槍駕駛員葉桂砸了一下手中的機槍,惋惜的嘆道:“可惜了,多麼好的攻擊目標,長官,要不我們降低高度,用後座機槍打吧。”

  範光華和葉桂這一機組,剛剛執行完對日軍後方地區的攻擊任務,而後,就在返航的途中,意外的發現了第十六聯隊的行軍隊列,若論攻擊價值,整齊排列的步兵行軍隊列毫無疑問是打擊效果最好的目標,很可惜,在之前的攻擊中,範光華和葉桂的這架雪萊克攻擊機已經投光了所有的航空炸彈,機翼上的四挺7.62毫米口徑機槍的彈藥也全部打完,只有後座機槍手的艙位機槍上還有一定的彈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