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甲榴彈 作品

第60章 步兵戰術:三三制?伍長制?

 這一劃分方法從本質上說,可以用從粗到細來形容,實際上,這個班組的劃分方法在歷史上也有跡可循,日軍的步兵操典中,戰術教程就是以四個人組成的伍為最小單位進行教練。

 而像美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陸軍標準步兵班為12人,分別是班長班副,一個兩人偵察小組(m1加蘭德)、一個三人火力小組(1BAr+2加蘭德)、一個五人步槍機動組(m1加蘭德),這種2--5的編制其實也較為臃腫,班長通常是帶領指揮偵查組或者火力組,班副則一般帶領機動步槍組作戰,這種編制在實戰中的表現也並不好。

 相比美國陸軍而言,美國海軍陸戰隊就聰明靈活的多,直接將步兵班編成了1班長+個四人火力組,作戰時更為機動靈活。

 像後世被無數人奉為圭臬的pla三三制戰術,三三制的編組,其實是在一個班內,劃分-4個戰鬥小組,每個組-4人,另外以班內有經驗、有威信的老戰士充任小組長。

 編組時,連隊一般根據全連戰士的戰鬥經驗、體格等情況適當調配,目的是使各組保持大體一致的水平。三三制小組的編成,主要適用於步兵班。但其他分隊根據其性質、任務、活動範圍等情況,本著便於領導、便於戰鬥、便於工作的原則,也是可以適當採用的。

 其實也是原理本質相同的班組戰術,並非是pla的原創,也並非是一種天下無敵的戰術,本質上都是通過合理的編組,使得步兵班的指揮效能發揮到最佳。

 甚至是歷史上的國軍,也有過類似的改進,黃埔二期畢業,曾經留學德國陸軍柏林指揮學院的邱清泉。他擔任第五軍新22師師長時,把步兵班分成個伍,兩個步槍伍,1個機槍伍(組),輕機槍伍由射手和兩個彈藥兵編成,步槍伍由一名一等兵當伍長,組內下轄兩名二等兵,除去三個伍外,還有一名上等兵擔任押伍兵。

 作為熟知這些班組戰術的穿越者,何煒實在是沒有理由不好好剽竊一下!

 當然他的剽竊大法目前還是存在著不少的問題,編組改了,其實隨之改變的,還應該有諸如攻擊隊形,攻擊間距和班組隊形等等,這些都是要重新規定的,但是現在軍情緊急,來不及做規定,只能留待以後解決。

 當何煒把自己的編組想法告知幾位班長和副班長時,本以為會遭到反對,畢竟要改掉的不僅僅是長時間訓練使用的戰術編組,而且還是規定的訓練教材上的內容。

 沒想到一說出口,竟得到了幾位班長和副班長的一致同意,細問原因,原來還真的都因為七人制步槍組吃過虧,此前在平西地區的作戰中,因為作戰地區多是山地,所以七人制步槍組過於臃腫的毛病暴露無遺,幾個班都吃過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