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甲榴彈 作品

第59章 步兵戰術:德軍戰術玩不起

 該步兵操典吸納了最新式的散兵群戰術,並依據中國的實際情況進行了修改與調整,將輕機槍下到步兵班的同時,確定了新的步兵連隊為九班制。

 在步兵操典的綱領精神部分中,特別說明了中國建軍目的是為了貫徹三民主義,還把何煒的那位校長,同時也是最高領袖微操大師常凱申所倡導的“四維(禮、義、廉、恥)八德(忠、孝、仁、愛、信、義、和、平)”和軍紀及“三信心”(信仰長官、信任部下、自信為效忠黨國的革命軍人)等精神信條寫入了操典之內。

 至19年,為了提高全國軍官的戰術水平,微操大師在廬山開設軍官戰術訓練班,步兵學校遂將新操典呈於微操大師,微操大師見之大喜,立刻下令在廬山軍官訓練團中使用,於是這本經多年編纂前成之步兵操典,經19年至195年廬山軍官訓練團戰術與實兵指揮教育實施,都認為成績良好,適合於中國之需要。

 因此,中國步兵操典第一部於195年8月4日由國民政府正式頒佈實施,歷史上在八年抗戰中全國軍事學校教育部隊訓練,均以此部操典為依據,而何煒於194年考入南京的中央軍校後,所學的就是這本操典。

 前世那部著名的抗戰影片血戰臺兒莊中,有這樣一段經典橋段:時任國民軍事委員會委員長的常凱申為整肅軍紀,在河南開封召開一、五戰區高將領軍事會議,在會議上,

 常公發問道:“今天,參加軍事會議的,有誰帶了這本小冊子,《步兵操典》?

 與會眾人皆沉默不語。

 唯有湯恩伯起身回答:“委員長,學生恩伯帶了。”

 常公則面帶不滿的對眾人訓話道:“曉得嘛,日本部隊,不僅軍官,就連士兵,他們都隨身攜帶這本小冊子,實時學習,處處規範行動……”

 這一橋段中的步兵操典,也還是這本步兵操典,此事也的確真實存在。

 歷史上,常凱申曾經集合第一、第五2個戰區團長以上官長開抗戰檢討會,發現在場的眾多官長中,帶步兵操典的只有兩位;帶指揮綱要的,竟沒有一人。

 微操大師見此,嚴厲指出:“像這樣統兵作戰所必須的基本書籍,大家都不隨身攜帶,隨時研究運用,還憑什麼來作戰,還憑什麼來抵抗擁有新式武器的敵人?!各位要知道,我們這幾個月戰場上的挫失,並不是倭寇的軍隊怎麼多,實力怎麼強,也不是我們一般下級官兵不勇敢,不犧牲,而是由於我們一般高級將領在平時既缺乏研究,沒有實學長技拿來教育部下,到了戰時,對於一切戰術戰略,又不能根據基本的典範綱領和戰陣實際情況隨時隨地研究改進,以致指揮失當,雖有很多部隊,也不能發生相當效力,所以要被敵人打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