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3 章

在李承乾和李恪演了一場戲後,找上李恪的不止一波人,除了一些小魚小蝦,需要注意的是兩個,一個是長平縣公張亮,另一個是太原王氏的王徽。




這兩個人,王徽也就罷了,原本也是意料之中。皇室與世家本來就關係複雜,世家希望通過儲君爭奪而控制朝政很正常,王徽是太原王氏的旁支,用來投資李恪正合適,況且能在長孫氏眼皮子底下安插奸細,事後還能掃清首尾,讓李世民抓不住把柄,本來就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除非底蘊深厚的世家。




但張亮不一樣。




張亮是李世民的心腹!




他本來出身貧寒,之前只是農民。隋末投了瓦崗寨,後來隨徐世績也就是現在的李績投了大唐,經房玄齡引薦進入天策府。




張亮此人其實能力並不出眾,天策府人才濟濟,他根本排不上號。但他有種旁人沒有的憨直,看上去是個只知效忠不知變通的硬骨頭,顯得格外忠誠可靠,故而李世民才對他多了幾l分器重。




李世民登基之後對張亮頗為優待,哪怕他並沒有什麼功勞,也封了長平縣公的爵位。若說李世民心中誰最不可能背叛他,張亮必定是其中之一。




現在,這樣一個憨直的忠臣,卻在李承乾和李恪顯露出不和的苗頭時第一個湊了上去,動作甚至比太原王氏還快。




李世民冷笑:“他倒是有魄力!”




有了明確的方向,李世民查起來就簡單多了,沒多久就拿到了證據。確定長孫氏被投毒的確是王徽所為,張亮並沒有參與其中,只是看到“機會”,想搏一場富貴。




這對李世民來說,勉強算是一個安慰吧。




之後李世民把張亮叫到御書房,沒人知道發生了什麼,只知道第二天張亮就上書請求削去爵位。




李世民到底給他留了幾l分體面,讓他自己上書,而不是下旨懲處。




至於王徽,李世民顧念太原王氏的面子,沒有讓衙門插手,而是把查到的資料交給王家,讓他們自己處置。




如果王氏能給一個合理的交代,李世民也不願與他們撕破臉皮。




然而王氏給的“交代”,就是打了王徽二十板子,打發到遠地方守莊子去了。




李世民得到消息,臉色特別難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