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3 章

開始講課之前,李承乾先掃視學生們一眼:“你們都沒帶農人過來嗎?”




眾人:“?”




太子授課,他們自然是挑選合適的人過來,農人不懂規矩,不成體統,怎麼能帶他們過來?




李承乾撓撓頭,同情地說:“那你們好好記,今天內容有點多。”




熟知農事的人可能好理解一些,但對普通官吏來說,可能有點專業不對口,學起來更費勁一些。




打好預防針,李承乾就指著黑板上的字道:“輪種,指的是同一塊地在相鄰的兩季或者兩年種植不同的作物。因為不用的作物消耗的土地養分不一樣,如果一直只種同一種,田地的養分沒有時間恢復,自然就會減產。”




這話簡單易懂,眾人聽了恍然,原來是這麼個道理。




李承乾繼續道:“既然知道原因,我們就該對症下藥。輪種就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這個問題,保證每一季的糧食產量,還能預防病害蟲害……不過輪種也要講究方法,不讓可能會適得其反,首先是作物的選擇……”




李承乾在上面滔滔不絕,各州府的官員在下面奮筆疾書,李承乾把輪種模式都總結出出來了,什麼接什麼種產量高,什麼接什麼種養地力,一條一條非常詳細,拿回去就能用。




講完這一部分,李承乾又帶著他們出去。




眾人疑惑:“殿下要帶我們去哪?莫非去看水車?”




大家都知道李承乾帶人發明了一種水車,用來汲水澆地非常方便,只是看不看意義不大,畢竟很多地方已經用上了,在場之人基本上都知道。




出乎他們預料的,李承乾並沒有往河邊走,而是帶著他們去了一個偏僻的角落。




幾個學生帶著莊戶正在忙碌,見到李承乾他們過來連忙行禮。




李承乾問:“準備好了嗎?”




學生們:“好了。”




李承乾小手一揮:“那就打開給大家看看。”




眾人:?打開什麼?




學生們把蓋子掀開,眾人才發現這裡竟挖了許多坑,好奇地湊過去看,就被裡面的味道燻了回來。




……這是有味道的坑。




李承乾偷笑兩聲,復又恢復了一本正經:“這是我們新發現的漚肥和堆肥方式,合理施肥可以提高產量,減少土地養分流失,堆肥和漚肥的方法你們學一下,回去教給百姓……”




眾人沒想到還有這種好事,百姓得了這個方法,不止種冬小麥可以用,平時種地也大有好處。




眾人抱著鉛筆和筆記本,記得更起勁了。




說完肥料,大家覺得這回該結束了,李承乾卻又帶他們去另外一個地方。




眾人:居然還有?這回又是什麼好東西?




不用李承乾說,很快大家都看到了。到了一塊農田邊,遠遠就看到有人在耕地。




耕地不是最要緊的,要緊的是他們耕地沒有用牛,也不用兩三個人一起拉犁,一個人拉犁,一個人扶犁




,統共也只有兩個人而已。()




徐知成遲疑地問:殿下,您讓我們看的是這個嗎?




§千山不關的作品《[唐]今天也在努力當太子》最新章節由??全網首發更新,域名[(()




李承乾點頭:“就是這個耕地工具。”




徐知成倒吸了一口涼氣。




就算他不是老農,但做為一縣父母官,他對農耕之事也有一定了解。




為了疏鬆土壤,透氣保溼,田地需要耕到一定深度才有用,這也是為什麼耕地需要用牛的原因,耕得越深,需要的力度越大,人力根本不夠用,即便有省力的曲轅犁,也要至少兩個人拉犁才可以。




歷朝歷代保護耕牛,不許私自宰殺,甚至載入律法,就足以說明耕牛對田耕的重要。遺憾的是買一頭牛要花不少錢,養起來成本也不低,所以耕牛一直得不到普及,對大部分百姓人家來說,耕地仍然是十分頭疼的工作。




但現在他看到了什麼,這田裡耕地的居然是兩人一組,而且前面拉犁的人看起來並不很吃力。




徐知成:該不會只是鬧著玩,並不是認真耕地吧?




但他心裡很清楚,太子既然帶他們來看,就不會拿這種事開玩笑,況且之前又不是沒有先例,再不可思議的東西,太子不也弄出來了嗎?




陳家河村幾個人已經上前去查看了,官吏們反應過來也湊過去看耕地的情況,發現耕地一點也不比牛耕的淺,眾人一時都不知道該做什麼反應了。




還是陳老翁先說話:“承乾郎君啊,老漢可以試一試嗎?”




“當然可以。”




李承乾示意耕地的人騰出一架給陳老翁,又教他使用,陳家河村的其他人也躍躍欲試,輪流試用了一會兒,回來時一個比一個激動。




陳老翁搓著手問:“這個東西怎麼做的?咱們能做嗎?需要花多少銀錢?”




官吏們一看老農的反應,就知道這犁確實好用,也眼巴巴看向李承乾。




李承乾:“既然帶你們來看就是要教你們的。這東西叫代耕架,具體原理和製造方法,就讓研究出它的人跟你們解釋吧。”




他對身後喚了一聲:“陳主事!”




“是!”女子清脆地應了一聲,上前兩步站到李承乾側後方,落落大方地解釋,“代耕架主要利用的是槓桿原理,以小力搏大力,從而達到省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