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5 章

青石板採料艱難,運輸困難,用做建築成本很高,別說別的地方,就連長安城也不可能用來大面積鋪路。




事實上除了少數地方,長安大部分路都是由泥土和沙子混合夯實,再鋪一層細沙用來防塵。




詩人張籍就寫過一首詩,其中提到了長安道路的情況:“長安大道沙為堤,早風無塵雨無泥。”




但這其實是比較理想的情況,大部分時候泥土路不可能風吹無塵,下雨無泥。




白居易的《酬張十八訪宿見贈》中說道:“長安久無雨,日赤風昏昏。”




風吹起地面上的塵土,弄得世界天昏地暗。




《唐會要》裡也記載:“廣德二年九月一日敕。朝官遇泥雨,準儀制令,停朝參。軍國事殷,若準式停,恐有廢闕,泥既深阻,許延二刻傳點,待道路通。依常式,以後亦宜准此。”




因為下雨使得道路泥濘難行,大臣去上朝也不容易,皇帝乾脆下旨暫停朝參。




而說起皇帝出行的排場,總會提起“黃泥墊道,淨水潑街”。黃泥墊道便是為了填平路上的坑窪和泥濘,淨水潑街則是用來壓住灰塵。




由此可見,此時的路並不好走。




現實的例子,就是李承乾前些日子出門,碰到一對男女的手推車陷進泥裡,怎麼都推不出來,弄得非常狼狽,多虧李承乾讓車伕幫忙,又拿兩塊磚給他們墊著,這才把車推出來




下雨和化雪的時候,這樣的事並不罕見。




這年頭還能喜歡雨雪天的,只有不用出門做活的貴人,或者滿腦子詩情畫意的文人,再就是不怕髒的泥猴子們了。




正因為泥土路並不耐用,每年總要修整那麼一兩回。比如雨季之後,要把被摧殘了一夏天的路好好修一下。




再比如年下,新年新氣象嘛。




把坑窪的地方補一補,再鋪上些沙子防塵,百姓來往採買也方便些。




眼下馬上就要到臘月,鋪路工作已經開始準備了,鋪水泥路需要的沙子和人手都是現成的,只是再加一點水泥而已,並沒有什麼負擔。




水泥需要的原料並不昂貴,唯一就是高溫煅燒需要不少煤炭,但對朝廷來說,如果真能修好路,這點花費並不算什麼。




至少比青石板便宜多了。




況且這次鋪路的意義不止是鋪路,更是看水泥的效果,如果果真好用,以後用處還有很多。




因為水泥產量有限,所以別的地方暫且不管,先修皇城前的兩條路。




以朱雀門為交點,南北向的朱雀大街,這是長安的中軸線,也是大唐的門面之一。




再就是東西向的一條大路,連接了皇城和諸多坊,其中也包括東市和西市。過年百姓都要去東西市買年貨,修了路來往方便些。




李承乾休沐日去西市玩,就發現路沒那麼好走了,很多路段都在施工,需要繞行。




很多百姓在看熱鬧,李承乾還看到了一個眼熟的身影,定睛一看,不是李素立是




誰?




李素立正和百姓說話(),




?[((),




顯然是在採訪。




李承乾讓車停下,衝李素立招招手,趴在車窗上笑眯眯問:“你怎麼在這裡採訪啊?”




李素立小跑過來,規規矩矩行了禮:“近日長安最大的新聞就是水泥路,報社派了很多人採訪,下臣負責這一區域。”




“我知道噠,我每天都有看報紙!”李承乾撓撓頭,“但你不用留在報社寫廣告推廣詞嗎?”




李素立:“……”




他無力地解釋:“下官的職責不止寫廣告詞。”




他是正經的記者,才不是帶貨記者!




而且之前廣告商找他寫廣告詞,也有很多隻是湊熱鬧,甚至蹭他的熱度。但現在時間長了,廣告商也就沒那麼狂熱了,李素立也會出來做採訪。




李承乾捧著小臉問:“那你今天採訪的怎麼樣?百姓對水泥還滿意嗎?”




李素立含笑點頭:“前幾天還有百姓不理解,不過這兩天陸續有幾段路能用了,他們的態度就不一樣了。”




之前的態度也不錯,只是有些不理解,畢竟鋪水泥路和泥土路不一樣,步驟複雜一些。




先要把路面上的土夯實,就跟以前修泥土路一樣,然後鋪設水泥,還要靜置好幾天等它乾燥,前後需要好幾天。




在此期間施工路面都不能走,百姓每天繞來繞去,當然不會很開心。




但他們也是支持的,一是不支持也沒辦法,再就是大家都知道了,這水泥是李承乾的新作品。




百姓對李承乾還是很信任的,頓時對水泥路就有信心了,耐心也好了許多。結果也沒讓他們失望,第一段完工的水泥路通行後,很多人跑去看熱鬧,然後就被堅硬平整的水泥路面驚到了。




現在住在這兩條路附近的人可得意了,長安其他百姓也盼著給他們門前修水泥路,出門不方便算什麼?忍一時的不方便,以後可都是方便!




李承乾美滋滋:“那就好。”




李素立心神一動,拿起筆道:“下臣可否問王爺幾個問題?”




李承乾眨眨眼:“你要採訪我嗎?”




“下臣確實想採訪王爺,不知王爺是否接受?”




“接受接受!”李承乾立刻答應,小奶音格外歡快。




他還沒被採訪過呢,當即跳下馬車,一臉興奮:“你問吧,我知道的都告訴你!”




杜荷和蘇琛也下了馬車,杜荷連忙舉起手:“還有我和蘇大,你也可以問我們!我們知道很多哦,還用水泥捏了玩具呢。”




李素立含笑應下,心裡也隱隱有些激動。他的同僚都忙著採訪鋪路的人和附近百姓,還沒人採訪過李承乾,他可是頭一份!




之前沒想過能採訪道李承乾,所以沒有準備採訪稿,好在採訪李承乾並不難,李素立很快想到了問題:“您研製水泥的初心是什麼?”




“最開始想研究水泥,是有一回我去城外,被顛得差點吐出來,看到百姓挑著擔子賣東西,




()就想要是有一條好走的路巴拉巴拉……”




李承乾小嘴叭叭叭不停,




詳細描述當時的場景,




他的心情以及想法,講到高興處還手舞足蹈,非常生動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