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恪李舒婉 作品

第147章 李泰:做老六才會成為真正的贏家


  皇子住的地方。

  王珪正在為李泰講述《呂氏春秋》中的一段話。

  “竭澤而漁,豈不獲得,而明年無魚;焚藪而田,豈不獲得,而明年無獸。”

  王珪唸了完這句話,接著說道:“這句話出自《呂氏春秋.孝行覽》中的《義賞》篇,講述的是春秋時期,城濮之戰之前,晉文公和大臣之間的對話。”

  “晉文公面對來勢洶洶的楚國大軍,在敵眾我寡的狀態下,問他的大臣如何迎敵致勝,其中有一個叫咎犯的大臣說出了使用驕兵之計,麻痺對方,誘敵深入……”

  但晉文公卻是不想這樣做,因為春秋時期,各諸侯國之間的戰爭,是不會允許使用陰謀詭計的。

  這是當時那個環境下的諸侯之間的共識,誰破壞,就會失去民心,成為諸侯王之間的笑話。

  於是晉文公便詢問了另外一個心腹大臣雍季,雍季也不同意使用陰謀詭計,便說出了這段著名的話。

  這段話的意思是,用把水排乾的辦法捕魚,眼下自然是有收穫的,但明年就沒有魚了,你用把山林燒光的辦法來打獵,眼下是有收穫的,但明年就無獸可打了。

  雍季勸解晉文公,說現在咱們使用了陰謀詭計戰勝了楚國,但這並非長久之計,都是兄弟之國,以後難道要和楚國斷交嗎?”

  而天下人又會如何看待晉文公,用一次的詐騙失去了天下人的信任,這是不值得的。

  但晉文公最後卻是選擇使用驕兵之計,麻痺了楚國大軍,誘敵深入,打敗了楚國。

  最後晉文公賞賜了提出這個詭計的大臣,同時還以雙倍的賞賜,賞賜了反對使用計謀的雍季。

  “殿下,您來說說,晉文公為何要這樣做?”

  李泰聽的很認真,其實他早就讀過這篇文章了,同時也瞭解當時的大環境。

  “老師,學生以為,晉文公當時他不得不採用陰謀詭計,因為一旦戰敗,他晉國就失去了利益,而重賞雍季,是因為雍季提出的這個意見,對於晉國長遠發展很好。”

  王珪滿意的點點頭。

  接著李泰皺眉問道:“老師,您提問題的方向不對?”

  王珪:“???”

  “哪裡不對了?”

  “您應該問學生,這句話在當下有何借鑑作用,而不是晉文公為何那樣做,只要是個人,恐怕都會像晉文公那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