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意 作品

126 “相逢恨晚”

孫老將軍撲了個空,卻也僥倖繳獲了五條倭寇的戰船。只連夜救援時,因距離遠,又有暴雨突襲,最後無功而返。

此次戰功最小的就是常四將軍,也就是常老將軍的四兒子,雷霜寒的四舅子。他就是那個救援區域百姓被倭寇屠殺最多的領域負責人。

若一般情況下,時人只會感嘆一句常四運氣不好,孫老將軍運氣逆天。

可在大營有內女乾的情況下,嫌疑最大的,卻是孫老將軍。

當然,除了孫老將軍外,還有兩位嫌疑人也被鎖定。但經過這幾天的仔細摸排,最後孫老將軍被揪了出來。

這位老將軍和常老爺子年紀差不多,兩人幾乎前後腳入軍營。只是雖然孫老將軍的祖輩也在水師中位居高層,可水師大營卻正經的被常家人經營了一代又一代。

兩人都是二代,可就因為出身不同,孫老將軍到死也只能是個從二品。他一輩子戰功卓越,卻要和年紀輕輕的常武行同級別,甚至因為這位是“少東家”,他反倒要禮讓三分。反觀常老將軍,乃是正二品水師提督,大權在握,掌控水師大營近三十年。

這種種不公,讓性情本就狹小的孫老將軍如何能不氣?如何能不憤?

當然,這是常武行和雷霜寒推測出來的,孫老將軍可能叛變的原因。但孫老將軍究竟是因何生了二心,誰也不清楚。

儘管證據確鑿,甚至就連他與倭寇來往的書信也找了出來,更甚者他頗為寵愛的一個妾室還是倭寇中的貴族女子。可即便擺出了這許多證據,孫老將軍依舊咬死了不認罪。

事情變得棘手,可如今這已經不是簡單的內女幹那麼簡單。這是叛國,真被證實了,要被誅九族的。

常老將軍八百里加急去信京城。一為請罪,二為將此事上報。更是和前來調查鹽稅案的沈廷鈞提前通了信。

因為要把孫將軍帶到京城審訊明顯有很大難度,更機緣巧合的是,如今位居大理寺卿的沈候如今就在閔州審案。而隨侍在他身邊的,還有刑部、大理寺、督察員的諸多官員。

這就是現成的審案班子。

若不出意外,最後這樁案子肯定是要由交由沈候審問的,因此常老將軍特意讓常武行將沈候請到府中,將此事詳細告知。

常老將軍設宴宴請沈廷鈞那天,常武行與老三常武明,以及雷霜寒三人被老將軍點名作陪。

常武明乃是常老將軍的第三子,別看他是員武將,可不僅飽讀詩書,還頗精通格物和雜工科;甚至就連武器冶煉和鍛造,常武明對此也頗有心得;更是在建築物的建造和審美上,別有一番心得體會。

可以說,這真是一個名副其實的能人。

若非常家祖上就以消滅倭寇、保家安民為己任,他在帶兵上也很有兩把刷子,常老將軍堅決不允許他這種才能被埋沒,這才嚴令他必須從軍,不然常武明現在不定在哪行哪業出頭呢。

宴請的規格很高,常老將軍也很慎重,早早就讓大兒媳準備好了小宴。而沈廷鈞也很給面子,竟是早早就到了。

眾人見面,常老將軍先將沈廷鈞請到花廳,密說了孫老將軍的事兒,隨後才移步花廳,眾人一道用膳。

席面上不好再說些公務,以防隔牆有耳被人聽了去。眾人便說些風俗天氣,以及其餘一些無關緊要的話題。

常老將軍畢竟是長輩,又著實位高權重,作陪了片刻便離去了。等常老將軍離席,常武行作為主家,便問起沈候近些時日在閔州可還適應的話。

這是雙方第二次見面,在頭一次見面對彼此性情已經略有了解的基礎上,此次會面氣氛更加融洽。

且常三著實個善談的,加之他見識廣博,不論什麼話題都能插上嘴,氣氛便越發其樂融融。

在這種輕容愉悅的氛圍下,雷霜寒的寡言沉默就很明顯。

常武行不好多說什麼,只多看了妹婿幾眼。

沈廷鈞與桑擰月的事情,他是知情的。也因此,霜寒見了沈候有情緒,這也是可以想見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