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政哥我不想學英語了 作品

第344章 律法嚴苛的背後

  “太子殿下,章將軍,侯爺。如今桂林郡的瘟疫感染人數已然清零,剩下的病患也都轉為輕症,想必不日便可痊癒了。”韓信每日都會統計感染人數與治癒人數,然後向其彙報。

  “這兩月以來,大家都辛苦了。”扶蘇有些感嘆,他來到桂林郡已兩月有餘,這瘟疫終於要結束了。

  這段時間,扶蘇已經成熟了許多,不再像以前一樣單純天真了,他明白了生命的珍貴與意義,也明白了和平有多麼的來之不易與重要!

  同時他也理解了父皇為何要堅持郡縣制而不是分封制。先生說得對,國家必須是統一的,皇權也必須集中在皇帝一人之手。分封制只會重蹈周朝的覆轍,只會讓大秦再度分崩離析罷了!

  先生還與他說了,雖然大秦嚴刑峻法,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因為大秦才成立不久,根基不深,外有六國餘孽作亂,內有諸子百家插足,如若沒有嚴峻的律法約束,民心將會不穩。

  大秦吸取了大周的教訓,明白用宗法倫理的力量維繫社會已經不再是大勢所趨。人們的一切行為必須要遵守法度,受律法約束,而不是一味的靠禮儀道德維持秩序。

  沒有嚴明律令大秦根本無法立足。因為分封制根基深厚,不是郡縣制這種【剛施行不久】的制度能夠輕易撼動的。

  而分封體制就是將法律的作用消耗和弱化,讓法律成為了一種擺設。分封制嚴格規定國家按照等級劃分階層,雖沒有天子,但諸侯、卿大夫、士這三個階層之間都有著不可逾越的鴻溝。

  這三者之間的政治力量非常不平衡,身處上層的諸侯和卿大夫,士大夫們往往會進行一番權力的爭奪和政治的角逐。

  在這種情況之下,就算頒佈完善的律法,卻不會得到那些階層的配合,因為【刑不上大夫】。

  當卿大夫的內部因權力而產生矛盾衝突之時,他們就會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去招攬更多的人,他們會完全無視法度,將“免於刑事處罰”作為好處招收門客。

  久而久之,那法律的約束力和強制力就會被大大削弱,甚至在許多人眼中律法形同虛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