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留著長長的鬍子 作品

第225章,桂系寓公的無聊生活




    韋雲松:“常凱申的民國徹底滅亡之後,你怎麼辦?”



    白崇禧:“他的民國滅亡了於我何干。”



    韋雲松:“我才真是民國生死與我何干,一把老骨頭了,早就自動退出歷史舞臺了。……健生老弟,雖然你果斷拋棄了委員長,但你是三民主義的信徒,這種立場觀點是刻在骨頭裡的。民國哪怕只剩臺灣的彈丸之地,那也是一息尚存,你心中也有希望之所。但如果民國徹底滅亡了,你的最後一點心理寄託也沒有了。”



    白崇禧不接韋雲松的話,只是(不針對在場任何人地)冷笑了一聲。



    ……



    美國,路易斯安那州巴吞魯日市。



    中華民國前副總統、代總統李宗仁移居美國後購置的公寓。



    起床之後晨走半個小時,李宗仁回屋時,傭人和廚師根據他的吩咐自制的一碗米粉已放在了餐桌上。



    李宗仁坐下抄起筷子。



    米粉雖然榨得很粗,比正常的米粉粗一倍,但筷子一夾還是斷了一大半,紛紛落落,又掉回碗裡。



    李宗仁嘆了口氣,這美國南部雖然也種一點水稻,但美國大米做出來的米粉真是慘不忍睹。



    算了還是吃吧,稀爛的米粉也是米粉。



    端起碗來把易碎版米粉扒拉進嘴裡,滷汁根本不是那個味,就是醬油湯灑了點豬油。除了死鹹就是油,口味沒有一點層次感。



    再夾起一塊叉燒送進嘴裡,一咬沒咬動。換大槽牙使勁,李宗仁感覺這叉燒就跟木片一樣耐嚼,吃一塊叉燒肉居然牙幫子都累到發酸。



    “算了,不吃了。”李宗仁把碗一推。黑傭和黑人廚師出來把餐具收走。



    1949年11月,李宗仁以就醫為名從南寧飛往香港,12月又飛往美國,從此在美國當起了寓公。



    1950年1月,李宗仁得知白崇禧打算應邀去臺灣,還給白崇禧發電報勸他不要去。結果白崇禧與李品仙等聯名給李宗仁回電,說“你如繼續在美休養,恐久曠國務,應請致電中央,自動解除代總統職務。”氣得李宗仁和白崇禧乾脆斷了聯繫。



    這兩年多,李宗仁就安心住在這個密西西比河下游的小城,不再過問臺灣的事情,甚至有時候還真挽起褲腳下地種種水稻。如果說生活有什麼變化,那就是從1951年開始,鄰居和出門時遇到的市民對他的亞洲面孔不再是一副好奇圍觀的樣子,而是略帶一點尊敬。李宗仁的傭人也不失聰明地告訴一些打聽底細的鄰居朋友“我家主人是一位退役的中國將軍”,結果收穫一片驚歎。



    “李老爺,有一位叫徐德明的先生來訪,他說幾天前給您來信預約了。”



    “請他進來吧,我在客廳見他。”李宗仁說。



    這是前幾天來信求聯繫的一位商人,自稱半年前從臺灣移居美國,現在做運輸貿易和投資,拜會李宗仁是為了與其他幾個廣西的國黨寓公取得聯繫,辦辦商社增加點收入——不是所有逃到美國的果黨元老當寓公都不差錢的,有的寓公生活還真很拮据。



    “華燁行是我在美國註冊的公司名。我在大陸、在蘇聯的時候曾用過很多名字,比如蕭叔安、蕭安、安德烈……不過與李先生相談,後輩確應坦誠相見。我與李先生未曾謀面,但彼此應該早就知道對方之名。我是潘漢年。”



    潘漢年面帶微笑,還是一副彬彬有禮的樣子。



    像徐德明這樣的,逃到臺灣之後又紛紛離島各奔出路的人,現在已不算少。李宗仁知道臺灣的行政院政務委員吳國楨也跑到美國當寓公了。



    徐德明走進客廳,用略帶上海口音的國語向李宗仁問好。一身合身的西裝,從頭髮到皮鞋到衣兜裡的手帕都收拾得一絲不苟,整個人彬彬有禮,一看就是生活精緻的滬寧小商人氣質。



    “你就是華燁行的徐德明先生?”李宗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