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留著長長的鬍子 作品

第134章,就三個字:要坦克!

    粟大將現在是副總參謀長,之後還擔任過總參謀長。



    張愛評上將在他的回憶錄裡是這樣寫的:“粟峪任總長時期,也就是1954年到1958年,是總參謀部最好的時期。”



    這個時期的總參謀部,在人民軍隊的正規化和現代化方面起了很大作用。這正規化,首先得做到的就是凡事都要有條例原則,不能隨性而來。



    即便主席也得遵守條例。



    不遵守的話,粟大將是會當面跟主席抬槓滴。



    過去戰爭年代一切從簡,主席也反對搞太複雜的繁文縟節,指揮體系高度集中,至多軍委幾個人碰個頭,就能形成決定。1949年初,主席、總理在西柏坡會見傅作義,聊著聊著四人都覺得很投機,就開始討論前線軍情,總理還把密電譯稿塞給老傅看,嚇得他大冬天一頭的大汗。這時候離老傅正式進入革命軍事委員會還有好幾個月呢。



    唐華……也屬於這種情況。在粟大將眼裡,也是一種“不正規”的體現。粟大將一番話的意思,就是讓唐華趕緊把自己出現在這裡的正當理由給搞定。



    這話其實是有道理的,唐華準備實施。粟大將也給了可行的路線,值得參考。



    現在國家的最高軍事機關是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軍委副主席和軍委委員裡面,民革成員有程潛、張治中、傅作義、蔡廷鍇、龍雲、劉斐(劉斐現在的身份別問太多,問就是果黨起義將領)。



    那就蔡廷鍇蔡叔吧。其他幾個其實唐華也不是很熟。



    民革最早是由李、蔡、譚幾個召集起來成立的,不過1949年之後,只要是反蔣起義、擁護我黨的果民黨大佬,中央統統給劃拉到民革裡頭去,所以民革成員和民革成員之間不熟悉是很正常的。



    做出決定之後,接下來的事情就簡單多了。



    至少調制解調器就比它複雜得多。



    調制解調器,modem,90年代的國人稱其為“貓”,是當時的龜速互聯網主要的上網方式。



    調制解調器的功能,就是把計算機的數字信號翻譯成可沿普通電話線、電報線傳送的模擬信號,而這些模擬信號又可被線路另一端的另一個調制解調器接收,再譯成計算機可懂的語言。這一過程就意味著完成了兩臺計算機間的通信。



    調制解調器起初是50年代美國為半自動地面防空警備系統研製,以連接不同基地的終端。50年代末調制解調器被用於航空自動訂票系統,開始走入民用商業領域。



    現在唐華打算用它來連接蛟河50中心和北京戰情中心的計算機。



    如果連接成功的話,唐華甚至想給志司也運一臺計算機過去,這樣三地的信息就可以秒發秒收。



    現在t51計算機還是兩米高的一個大櫃子,塞到志司裡頭倒也是可以的,但就是要更換指揮部的時候,轉移計算機著實有些困難。如果可以晚兩個月配備,唐華打算提前推出t51s。



    t51s也就是6個運算單元的“乞丐版”t51。少了6個運算單元,t51機櫃的高度也降低了不少。如果能再縮減一些體積重量,甚至做成可將機櫃拆卸成三四個部分,就可以用馱馬運輸,這大概就可以稱之為“馱馬機動通訊計算機系統”。



    在唐華鼓搗頻分器、模數數模轉換的時候,粟大將的生活又彷彿回到了1950年6月澎湖戰役的時候,又是緊張的戰前謀劃,這次還必須與遠在千里的志司不斷電文來往交換意見。在整日徹夜的研究戰局之後,又是隱隱約約的頭痛。



    粟峪首先得考慮一個問題,是志願軍第四次戰役如何收尾,或者說,我軍退卻-阻擊循環的最後中止線在哪裡。



    只要劃定這一條線,那麼第一番作戰部隊就在這條線上釘住不退了,等待第二番輪戰的兵團插上、換位,發起進攻。



    就目前前線實施阻擊戰的6個軍而言,雖然面臨很多困難,但只要志司下命令,卡在某條戰線守個幾天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