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留著長長的鬍子 作品

第九十六章,墨者之書

    易地扶貧的前身是6、70年代中央設想的環境惡劣地區農村遷移工程,但那時候由於財政拮据、戰備要求人口分散佈置等原因,因而未能實施。

    另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以當時國家其他地區農村的生活水準,政府左算右算,覺得把這個工作做到位,那個工作搞好,這些山區或者乾旱地區的農村還是可以達到農村平均生活水平的。

    那時候的農村平均生活水平就是有飯吃,有衣服穿。

    但問題是以惡劣地區的基礎條件,這在很多情況下就已經達到了這片土地作為生產資料所能供給的人類生活水平的上限了。再往上,無論怎麼算都算不出來達標的辦法。

    因此,唐華拿新設定的1980年城市和農村平均生活目標水平做標杆,易地扶貧就成了顯而易見的、必須做的事情。不移民達不到目標。

    西南山區的條件,真是一言難盡。

    山上能種果樹嗎?能。但是,就算水果種植業,也是平原沃土的果園產出佔絕對優勢。

    山區不但地力貧弱,水果的採摘成本也很高。採摘成本是水果種植業中一項極為重要的成本支出,有些水果既好種又高產,也不容易腐壞,然而市場賣價就是高出同類其他水果一倍,原因就是它很難摘。要是這種水果還種在山上,那就完全歇菜了。

    中藥材種植同理。大概山區能種的只有造紙的速生林了,因為樹木砍來下往山下扔,比把水果一筐筐背下去方便。

    搞旅遊?某些山區可以搞,但不是所有山區都能變成旅遊區,因為全國旅遊的總需求量是大致固定的,只要輸入人口總數、工資水平等幾個參數,就知道每年全國的旅遊產業總市場潛力是多少。

    所以,還是搬家吧。

    ……

    “不僅是貴州,我們剛剛彙總了雲南、廣西、青海、甘肅、內蒙這些地區的數據,證明以前我們的估計是不夠充分的。以前只知道鄉村小學的學校和班級規模會比較小,但沒想到這麼小。一個村的初小,一個班有時候不到10個人。”

    “學校和班太小,那就算我們預估的人口模型是正確的,鄉村小學的教師也會出現缺口。”

    教育部劉繼平副部長說現在的鄉村教師短缺現象。

    現在國家的經濟運行主要是四個委員會在負責:國家計委、財經委、工信委、農工委。不過,現在經濟發展的長期規劃執行時,教育工作成了卡脖子的地方,那就得和教育部一起聯席開個會解決問題。

    李復春:“現在西南和西北地區農村教師缺口大約在10%,1970年起年義務教育從6年延長到9年,這樣的缺口還會更大,我們還有兩年時間來解決這個問題。”

    劉繼平:“兩年,中等師範學校二類生的學制也要三年……”

    現在全國高等師範學校(包括大本和大專)有63所,中等師範學校(通常叫中師或師專)450所。師範類院校的數量沒有發生大起大落,學校規模和教學質量都比歷史上的師範院校好不少。

    中等師範學校招收初中畢業生,一類學制四年畢業,二類三年畢業。一類畢業生可教小學和初中,硬著頭皮教高中的也有,二類畢業生教小學,有時候也硬著頭皮教初中。

    現在的問題就是教師出現缺口,要擴大數量。

    李復春:“我們把一部分中專改成中師,可以暫時解決鄉村小學的教師短缺問題。”

    劉繼平:“目前來看,也只有這個辦法了,拿西南地區的中專改一部分。改中專的學校,教育部也大致挑選好了。不過還要做兩個工作,第一是這些中專的畢業生本來是有計劃去向的,現在那些工廠沒有應屆中專生了,得想轍彌補;第二是,中專改中師,要立刻讓學生上普通話培訓班。”

    唐華贊成:“普通話培訓很重要,要不然教出來的學生還是一口方言,這在以後會非常不方便。”

    總會計師:“還有非師範專業出來,也招入教師隊伍的,他們的普通話怎麼解決呢?”

    劉繼平:“招收非師範專業的大學生和中學生當老師,由師範院校做3到6個月的普通話臨時培訓班,培訓合格之後再發證上崗吧。”

    ……

    鄉村教育的統籌會議沒有提到民辦教師。現在國家也招非師範院校的學生當老師,但所有的老師都有編制。